百度推广效果全解析:优点、缺点与最佳实践指南

信途科技 新闻资讯 1 0

概述

百度推广是一种针对中国市场的付费广告平台,由百度搜索引擎提供支持。它使企业能够通过在百度搜索结果页(SERP)上展示广告来推广其产品或服务。

优点

展示量大

百度在中国拥有超过 70% 的搜索市场份额,这确保了广告获得大量的展示量。

精准定位

百度推广提供广泛的定位选项,如关键词、地理位置和受众特征,使企业能够针对特定受众。

可衡量性

百度推广提供详细的报告和分析,使企业能够跟踪广告效果并对其进行优化。

快速执行

百度推广的广告审批流程通常很快,使企业能够快速

确保着陆页与广告相关且易于导航。提供清晰的信息,并提供明确的号召采取行动。

跟踪和分析

定期跟踪广告活动的表现并进行调整。使用百度推广报告或第三方分析工具来监控关键指标,如点击率 (CTR)、转化率和投资回报率 (ROI)。

错误排除

识别并解决广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检查关键词、定位和广告文案是否存在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持续优化

百度推广是一个持续的优化过程。定期审查广告活动的效果,并根据数据和见解进行必要的调整。

结论

百度推广对于希望在中国市场推广其产品的企业来说可能是强大的工具。通过了解其优点、缺点和最佳实践,企业可以有效利用该平台来实现其营销目标。通过仔细规划、执行和持续优化,企业可以利用百度推广获得可衡量的结果并推动业务增长。


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加拿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02版发表至今,国际范围内针对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又有了较大的进展,譬如:骨密度降低只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诸多因素之一,抗骨质疏松治疗已不再是唯一重点,更需要关注的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及其不良后果的预防。

临床发现,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因素与骨密度并不相关,所以必须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绝对风险,制定出基础治疗方案。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骨折患者没有能够得到恰当的评估和治疗。 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2010版的指南重点关注的就是对50岁以上脆性骨折高危人群的评估和治疗,同时制定出一套评估未来10年骨折风险的方案,以实现整体化的管理。

【严重程度与重视程度】

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直接导致病死率的增加,以及引发慢性疼痛、住院时间以及相应医疗开支的增加。 50岁以上绝经期妇女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占了80。 其中,髋部骨折及椎体骨折后的死亡风险都是比较大的。 相比而言,在骨折后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方面,男性均大于女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危害如此之大,但是,仅有不到20的女性和不到10的的男性接受过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性治疗。 这样的统计数据与心脏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心梗病史的患者75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预防性的治疗。

【指南的涉及范围】

本指南的目标人群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主要集中在这个年龄组。 本指南回顾了关于该群体的大量文献,包括对儿童和青年人的适用性以及接受过移植手术的高风险患者,都进行了充分地研究。

【指南的诞生】

指南的诞生遵循了“评估―调查―评价”的思路。 我们走访了大量初级保健医师、骨质疏松性患者、骨质疏松症专家、影像学专家、骨科专科医生以及卫生政策决策群,听取他们的意见。 我们系统地回顾了大量相关文献,重点更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知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评估、治疗。

我们组建了(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最佳实践指南委员会,成员来自加拿大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 我们检索了七大主要的电子数据库,做了大量的文献回顾,整理学习了自1990年至2009年所有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的文献,共计35篇。 我们对2008年以前发表的关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包括76例随机试验和24例Meta分析,以及30例随机对照研究。 我们所参考的数据来源,截止2010年9月19日之前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

【临床建议】

■哪些人应该进行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评估?

我们认为,50岁以上的中年人都应该进行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以明确风险大小。

1、年龄超过50岁,并且有骨质疏松性骨折既往史的人,强烈建议进行风险评估(推荐强度:A级)。

■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应该怎样评估?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相关辅助检查,大范围筛查骨密度降低、跌倒等外伤史以及其他相关风险因素,尤其是既往遗漏的椎体压缩骨折。

1、每年测量身高并评估可能存在的椎体骨折(推荐强度:A级)。

2、确定过去一年中有没有发生过跌倒,包括能否在不依赖双臂的情况下离开椅子,如果发生过跌倒情况,就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推荐强度:A级)。

■应该依次进行哪些检查?

对于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T值―2.5),需进行进一步辅助检查。 研究发现,骨转化标志物增加的人群,骨折的发生率增加了两倍,这与骨密度没有明确相关性。 但是,究竟能否用骨转化标志物来评估个体骨折的风险,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1、通过一系列生化检查,将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次要因素排除在外,这是进行临床评估的前提(推荐强度:D级)。

2、对准备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个体,反复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个体,抗骨质疏松治疗后依然存在骨密度下降的个体,以及自身存在其他并发症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活性的个体,推荐行血清学25-OH维生素D检查(推荐强度:D级)。

3、血清学25-OH维生素D检查应该在补充维生素D后3到4个月的时候进行,一旦达到75nmol/L以上水平,即可以停止这项检查(推荐强度:B级)。

4、对于健康成人,譬如没有骨质疏松症或者没有影响维生素D吸收和活性的各种并发症存在的个体,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一般很低,不建议行血清学25-OH维生素D检查(推荐强度:D级)。

相比其他种类的骨密度仪,双能X线骨密度仪最适用于椎体骨折的评估。

非创伤性的椎体骨折,其定义是:侧位X片上可见椎体终板破坏伴椎体高度丢失25以上。 此类人群未来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性是正常人的五倍。

1、如果临床上有证据,提示可能存在椎体骨折,建议行胸椎及腰椎的侧位X片检查,或者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椎体骨折评估(推荐强度:A级)。

■如何进行未来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评估?

目前来讲,对于髋部骨折,椎体骨折,前臂骨折或者肱骨近端骨折等各种骨质疏松性骨折未来10年风险的评估,最常用的两套系统是:改良的CAROC(加拿大骨质疏松症及加拿大影像学协会)系统和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骨折风险评估系统。 两套系统均以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或者其T值为基本参考。 这两套系统均经过了加拿大本国统计数据的校正,并进行了反复验证。 2005版的CAROC系统是以瑞典人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的,现已经被CAROC系统的2010加拿大版本所取代。

CAROC系统根据50岁以上人群未来10 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分成三组:低风险组(发生率10),中等组(10―20)和高风险组(20)。 最初的风险分类是依据年龄,性别和白人女性的股骨颈骨密度值(全美营养及健康调查报告Ⅲ提供)为基本参考的。

目前比较明确的独立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既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的40岁以上人群,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群(过去1年里每日使用强的松龙7.5mg以上且至少持续3个月)。 以上任意一种因素的存在都可以导致个体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上升一个等级(从低风险组至中等组或从中等组上升至高风险组)。 两种因素都存在的个体,无论其骨密度值大小,均应视其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风险性。

WHO风险评估系统使用了性别,年龄,BMI,既往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的次要因素),吸烟史,酗酒史(每日3杯以上)以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多项参数。 WHO骨折风险评估系统充分考虑了骨密度的因素,和那些没有考虑到骨密度或者说仅仅是依赖骨密度的评估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两套系统最初的风险评估均未涉及腰椎的骨密度,但腰椎的T值较髋部低时,其骨折风险有些被低估了。

两套系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基本上是一致的。 WHO系统是以多项临床风险因子为基础的,比较全面,即使是没有骨密度检查结果也能使用,但是需要使用相关软件,在线网络或者一些书面的图表。 相比之下,2010版的CAROC所涉及的参数就比较少,但是使用起来更加简便。

两个系统做出的风险评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大约90),其差异通常都是因为有一个或多个因素,在WHO的评估工具中涉及了,但是在2010版的CAROC中没有体现,譬如父母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史、吸烟史、酗酒史及风湿性关节炎病史。 至于应该选择哪种工具,完全视个人习惯或者方便与否。

两套评估系统均不适用于50岁以下人群。 一般来讲,50岁以下人群出现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意味着原因可能更加复杂,对其评估和治疗通常需要求助于专科医生。 此外两套系统所得的评估结果反映的都只是在治疗初,理论上具有的风险性,而对治疗后的风险降低并没有相应的体现。

1、骨折的绝对风险因素,譬如年龄,骨密度,既往脆性骨折史以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都应当被列为基础检查项目(推荐强度:A级)。

2、CAROC2010版系统和WHO系统加拿大版,都已在加拿大得到了充分验证,都可以使用(推荐强度:A级)。

3、若以报道骨密度值为目的,CAROC2010版系统是目前首选的国家级风险评估体系(推荐强度:D级)。

4、两个系统均使用股骨颈T值(以全美营养及健康调查报告Ⅲ提供的白人女性的统计数据为参考值)来计算未来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推荐强度:D级)。

5、存在椎体或全髋T值≤-2.5的个体,应视其至少是中等风险组(推荐强度:D级)。

6、既往多处骨折史意味着风险更大。 此外,既往有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的个体比存在其他部位的骨折的个体风险更大(推荐强度:B级)。

【有哪些治疗方法?】

■锻炼与预防跌倒

锻炼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改善功能,缓解疼痛以及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平衡性,效果尤其明显。 虽然还缺乏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运动可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但是已经有研究表明中等轻度的步行锻炼可以明显地减少髋部骨折的风险。

家庭安全评估(HSA)仅适用于有严重的视力减退或者有其他导致跌倒的高危因素存在的人群。 研究发现个体第一次行白内障摘除术后,跌倒的概率大大下降了,但是降低跌倒概率的干预措施并不能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对于加拿大接受长期护理的患者,髋部保护器可以明显降低其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但是对社区居民效果不明显,可能与其依从性差有关。

1、包括阻力训练在内的锻炼应该强调个体化,需合乎个体的年龄和功能情况;负重有氧锻炼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及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患者(推荐强度:B级)。

2、对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建议加强核心稳定性训练,改善姿势异常(推荐强度:B级)。

3、对于那些有跌倒风险的个体最主要的锻炼就是太极拳,平衡与步态训练等平衡性锻炼(推荐强度:A级)。

4、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且接受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均应该使用髋部保护器(推荐强度:B级)。

■钙和维生素D

1、50岁以上人群每日所需钙含量大约1200mg(膳食摄入+额外补充)(推荐强度:B级)。

2、对于维生素D丢失风险性较低低的健康成年人,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约400―1000IU,约10―25μg(推荐强度:D级)。

3、对于50岁以上,维生素D丢失存在中等风险的人群,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约800―1000IU,约20―25μg。 要使维生素D含量达到最佳状态,每日补充量不能少于1000IU(25μg)。 即使每日维生素D补充量达到2000IU(50μg)也是安全的,没有监测的必要(推荐强度:C级)。

4、对于接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该在充分补足维生素D大约3―4周后监测血清学25-OH维生素D,假如检测值正常(≥75nmol/L)则不必再行监测(推荐强度:D级)。

■药物治疗

在加拿大越来越多的药物针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获得了肯定,既有抗骨吸收类药物(二膦酸盐、核心因子κB配体抑制因子的受体激活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激素疗法,降钙素等),也有促骨形成类的药物(特立帕肽),各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频率均大相径庭。

但都有相关的的临床随机实验给出了相应的证据,证明这些药物都能够降低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妇女(T值≤―2.5)的椎体骨折发生的风险。 亦有证据表明对于非椎体类骨折,譬如髋部骨折也是有效的,也明显降低了骨折高风险人群的死亡率。 对于既往有椎体或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女性患者,其治疗作用也很明确。

一般来讲,药物治疗可以使椎体骨折风险降低30―70,其差别与患者执行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相关。 且治疗效果应骨折部位的不同而异,在非椎体类骨折中相对差一些。 降钙素和特立帕肽都能够降低椎体骨折所引起的疼痛。

很少有关于男性的骨折发生率减少的研究。 系统性回顾研究及Meta分析发现椎体骨折患者的二膦酸盐往往都有明显的降低,但是尚未证明睾丸激素能够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而且,事实上性腺机能减退的男性其反应类似于二膦酸盐治疗的反应。

1、对于需要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绝经期女性,阿伦膦酸盐,利塞膦酸盐,唑来膦酸以及狄诺塞麦均可以作为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及非椎体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线用药(推荐强度:A级)。

2、对于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绝经期女性,雷洛昔芬可以作为预防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线用药(推荐强度:A级)。

3、对于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绝经期女性,同时合并有针对血管舒缩的治疗时,激素疗法就可以作为预防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及非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线药物(推荐强度:A级)。

4、对于一线治疗药物禁忌使用的绝经期女性,降钙素和依替膦酸二钠可以作为预防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推荐强度:B级)。

5、对于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男性,阿伦膦酸盐,利塞膦酸盐以及唑来膦酸均可以作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线药物(推荐强度:D级)。

6、睾丸激素不推荐作为抗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推荐强度:B级)。

■不良反应

这部分我们着重要讨论的是共性问题,或者是在药品上市后监测中发现的问题。 其中许多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

高剂量的钙摄入会导致肾结石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二膦酸盐可以导致自限性流感样症状,尤其好发于首次使用唑来膦酸时,据报道发生率约10左右。 狄诺塞麦可以导致蜂窝织炎的发生率增加。 雷洛昔芬和激素治疗可以导致血管栓塞,甚至肺栓塞。 特立帕肽可以导致高尿钙和高血钙发生,但是性质相对温和,症状多可自行消失或者在停止补钙后消失。

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否可以导致腭骨坏死,非典型的股骨骨折,食管癌或者心房颤动,目前依然存在很多争议。 腭骨坏死是指腭骨在上颌骨和下颌骨处暴露,8周未愈合,当然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patient-years中,不足一例。

相对来讲风险比较大的,是那些恶性肿瘤病人,正在接受放疗和化疗的病人,接受大剂量二膦酸盐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的患者,以及那些有糖尿病史或口腔卫生较差的人群,或者是那些接受了微创口腔手术譬如拔牙、植牙的人群。

非典型骨折是指那些发生在粗隆间或者股骨干部位的骨折。 虽然说此症状在接受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中明显较高,但是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还未最终明确。 此类骨折多表现为横行或斜形“铅笔状”骨折。 其中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前兆性的大腿或腹股沟疼痛。 X线检查可发现骨折断段皮质增厚。 骨扫描可发现局部核素摄取增加,提示存在重塑增加的应力性骨折。 对于长期使用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或者出现腹股沟疼痛的患者,都应该对其行X线或(和)骨扫描检查。

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报道,从1995年10月份至2008年5月份,接受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共计23例罹患了食道癌,但是同期未接受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罹患食管癌的统计情况未见报道,尚缺乏有效对照。 亦有相关统计发现,接受与未接受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其食管癌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最近两项大型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也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总的来讲,对于未来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较高的患者,药物治疗的好处远远大于其带来的潜在风险。

1、对药物治疗的利弊应该在治疗前进行充分的讨论,以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推荐等级:D级)。

【特殊群体】

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大约3到6个月后就可以出现骨质的流失,大约达到2.5―7.5mg/day时,就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3个月以上)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大约30―50,尤其是那些年龄超过40岁以及使用剂量较大的人。

骨质疏松症治疗,包括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盐和特立帕肽均可以降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和保持糖皮质激素使用者的骨密度。 同样的,依替膦酸钠,唑来膦酸和降钙素都有保持糖皮质激素使用者骨密度的作用。 对于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持续时间尚无定论。 二膦酸盐和狄诺塞麦都可以保持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女性患者的骨密度,也可以保持接受雄激素剥夺的男性患者的骨密度。

1、对于50岁以上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人群(强的松龙每日剂量≥7.5mg,持续使用3个月以上),二膦酸盐(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盐和唑来膦酸)应该早期应用,且至少持续维持整个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推荐强度:A级)。

2、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强的松龙每日剂量≥7.5mg,持续使用3个月以上),具有骨折高风险的人群,推荐使用特立帕肽(推荐强度:A级)。

3、对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且禁忌使用抗骨质疏松一线用药的人群,建议使用降钙素和狄诺塞麦(推荐强度:B级)。

4、对于接受芳香酶抑制剂治疗的女性患者,以及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的男性患者,均应该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评估,予适当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预防骨折(推荐强度:B级)。

【如何管理具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患者?】

对具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所有的患者均应该进行适当的负重训练,平衡及强化锻炼,并建议戒烟,注意体内钙与维生素D的整体优化(正常膳食和额外补充)。 对于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应该予以执行防跌倒策略。

在综合治疗策略中,骨折风险的低、中、高分组可以用来指导治疗。 在临床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治疗的利弊之比,尤其是对于那些骨折风险并不是很高的人群。 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之前,应该全面评估个体的风险,其他合并症,个人喜好及其生活方式。

1、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方案,应该建立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绝对风险评估的条件之上,一般是通过某评估系统来进行(推荐等级:D级)。

■高风险

1、绝对高风险组(未来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发生率20)建议予患者药物治疗(推荐等级:D级)。

2、既往有髋部及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50岁以上患者,以及既往有多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均属于未来骨折发生的高风险组,建议行药物治疗(推荐等级:B级)。

■中等风险

许多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等风险的患者也应该行药物治疗。 发生在中等风险组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较高风险组更多,当然这与中等风险组人数较多有关。 所以,应该对中等风险组患者进行认真仔细的评估,要明确风险评估系统之外的风险因素,以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1、对于中等风险组患者,患者的个人偏好以及额外的风险因子都将用来指导治疗(推荐等级:C级)。

■低风险组

低风险组患者一般来讲不需要药物治疗。 对于低风险组人群,只要没有导致骨质迅速丢失的风险因素存在,一般来讲只需对生活方式进行的适当调整,譬如加强锻炼,预防跌倒,优化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以及戒烟等等。

【对治疗效果的监测】

治疗后对骨密度的持续监测,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尚缺乏相关的随机试验研究。 当对骨密度的持续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时,也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测量的误差,以确定其改变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而不是随机的波动或者只是个别偶然现象。 对于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治疗后1―3年,对骨密度的持续、反复监测非常重要,一旦确定治疗效果,那么监测的时间间隔可以适当延长。

假如患者的骨密度增高或者维持不变,那么就可以认为治疗是有效的。 如果出现了骨密度的持续下降或者出现了新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那么意味着患者可能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或者治疗效果不佳,也有可能是存在其他导致患者骨质疏松的原因存在。

对于中等风险组患者,包括那些T值在―2.5以下的患者,应该在治疗后1―3年对骨密度进行反复地测量,以监测骨质的流失情况。 如果骨密度水平稳定,那么监测频率可以适当减少。 对于骨折低风险组个体,以及不存在导致骨质流失的额外风险因素存在的个体,每5―10年监测一次就可以了。

【什么情况下使用或者停用联合治疗?】

对于治疗的时限目前还没有明确。 一个完整的治疗周期是10年,有研究发现,相对于治疗了五年后停止治疗的患者,接受了完整治疗的患者其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下降了55,但是椎体骨折与非锥体类骨折之间没有发现明显差异。 二膦酸盐治疗或雌激素治疗中途停止可以导致骨密度的下降。 雌激素联合治疗或者雷洛昔芬与二膦酸盐的联合治疗都可以明显地提高骨密度,但是是否进一步减少了骨折的发生率,目前尚不明确。

1、对于骨折高风险患者,应该坚持长期的药物治疗(D级)。

2、临床上应该注意联合治疗减少骨折发生,而不仅仅是单一抗骨吸收剂的使用(D级)。

【患者什么情况下应求助于专科医生?】

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都应该求助于骨质疏松症领域的专科医生:尽管坚持了一线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依然出现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者出现了骨密度的持续下降;对一线和二线治疗,存在禁忌症;引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次要原因超出了主治医生的指导范围;严重的低骨密度。

【其他指南介绍】

美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US-NOF)与英国国家骨质疏松症指南小组(UK-NOGG)利用10年骨折风险评估来指导治疗。 US-NOF建议,对于绝经期妇女和50岁以上男性,且髋部或脊柱T值≤―2.5或者有既往髋部骨折、脊柱骨折的病史,均应该予以主动干预。

此外,对于骨量低的患者(T值在―1.0与―2.5之间),若10年髋部骨折风险≥3或者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20,也应该积极治疗。 UK-NOGG提出了与年龄相关的干预指征,干预区间为50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7.5至80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30。

以上两种观点有所冲突:US-NOF指南是从成本效益出发的,而UK-NOGG以线性方法确定了治疗指征。 与US-NOF相比,UK-NOGG原则下建议需要治疗的患者数量较少。 孰优孰劣,或者说哪种更适合加拿大民众,尚不明确。

【知识转换】

在“知识―行动”原则指导下,开发以上两种指南之间的知识转化。 相关的系统回顾发现,针对医患的骨质疏松症管理系统,应该是全面、综合地提高对骨密度的检测力度并指导治疗,应该包括预警、教育、纸质版或者电子版的风险评估等一系列措施。

加拿大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综合性的骨质疏松症管理系统,在效果及成本效益上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与初级保健医师、患者、专科医生、相关专家、影像学专家以及卫生政策决策者反复磋商之后,推出了相应的工具包以及宣传策略。 我们召集了诸多加拿大骨质疏松症及知识转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发这套系统并落实其执行情况。 同时有10余家专业组织审核并支持本指南的推广。

1、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之后,应该积极开展针对患者以及初级保健医师的早期教育(推荐等级:B级)。

2、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整体病案管理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推荐等级:A级)。

3、个体化以及其他相关管理策略都有利于骨质疏松症指南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推荐等级:B级)。

【未来的研究方向】

对于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其不良后果,目前我们还存在许多欠缺。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对特殊人群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上(包括有既往骨质疏松性骨折史的年轻患者以及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的年轻患者),骨转换因子在评估个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和监测治疗效果中的作用,锻炼和预防跌倒训练是否能有效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以及每日摄取维生素D的最佳剂量。

微前端qiankun的应用与实践

背景

随着Web标准的演进,前端应用已经具备更好的性能、更快的开发效率。 但随之而来的是应用的复杂程度更高、涉及的团队规模更广、更高的性能要求,应用复杂度已经成为阻塞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

传统的分而治之的策略已经无法应对现代Web应用的复杂性,因此衍生出了微前端这样一种新的架构模式,与后端微服务相同,它同样是延续了分而治之的设计模式,不过却以全新的方法来实现。 主流的解决方案有single-spa、qiankun等框架等。

平台改造前:

随着现有整个平台体系的推广与发展,有更多的项目接入进来。

早期子项目接入改造的主要内容:

接入统一的登录模块

功能简介:提供用户登录,退出登录等功能

实现方式:所有子项目个字接入统一登录模块

接入公共的小助手服务

功能简介:

提供用户反馈模块,用户可反馈当前平台的问题与建议等

主应用快捷菜单模块,用户可通过该模块打开新标签的方式访问其他子项目

版本更新提示,提示用户最近版本更新概要

实现方式:以Vue2为技术体系的子平台各自以npm包的形式引入依赖,其他子平台暂未支持。

结果:子项目成为整个平台体系的一部分,具备了统一登录的能力,可以使用小助手相关的功能。

现有现象:n个子项目需要n次接入改造,后续相关功能升级维护,工作量也是n次,改造工作量大且重复性高,同时增加人力投入的成本。

问题总结:

公共能力升级与管理繁琐

导致:子项目接入重复性高,效率低,公共能力开发维护成本高

多次接入统一登录

公共依赖,多次引入更新

技术栈兼容能力差

用户体验差

导致:用户体验差,产品使用存在割裂感

子项目间跳转,前端资源需要重新加载

用户操作链路长

若以传统的前端研发模式进行开发,那么此时有两种项目设计策略:

将平台内多个系统放置同一个代码仓库维护,采用SPA(Single-pageApplication)单页应用模式

将系统分为多个仓库维护,在首页聚合所有平台的入口,采用MPA(Multi-pageApplication)多页应用模式

大规模Web应用在面对高复杂度和涉及团队成员广下,无法同时保证开发体验和用户体验的困境。 传统的分而治之的策略已经无法应对现代Web应用的复杂性。 且从整体平台体系前端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上两种方式改造成本过大。

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新的架构能够解决现有问题?

现有问题:

公共能力升级与管理

技术栈差异

用户体验差

为了解决庞大的一整块后端服务带来的变更与扩展方面的限制,出现了微服务架构。 然而,越来越重的前端工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自然地想到了将微服务思想应用(照搬)到前端,于是有了「微前端(micro-frontends)」的概念:一种由独立交付的多个前端应用组成整体的架构风格。

改造方案调研及分析:

方案优点缺点解决上述问题SPA1、更好的代码复用,可解决公共能力升级与管理问题2、SPA具备局部更新,操作体验流程,可解决用户体验问题1、技术栈差异的问题无法解决,改造维护成本高2、难以进行渐进式改造1、3iframe1、具备隔离机制,可解决技术栈差异问题1、隔离性无法被突破,无法共享数据、状态,无法解决公共能力升级与管理问题2、由于本身的特性,无法解决用户体验问题2微前端1、良好的代码复用,可解决公共能力升级与管理问题2、技术栈无关,可解决技术栈差异问题3、基于SPA,可提升用户体验1、具备一定的学习成本,改造成本2、基础设施复杂度提升1、2、3

方案选择的原则:

能够解决上述现有问题

改造成本低,渐进式改造(具备独立交付的能力),保证良好的开发体验

什么是微前端

微前端是一种类似于微服务的架构,是一种由独立交付的多个前端应用组成整体的架构风格,将前端应用分解成一些更小、更简单的能够独立开发、测试、部署的应用,而在用户看来仍然是内聚的单个产品。

Techniques,strategiesandrecipesforbuildingamodernwebappwithmultipleteamsthatcanshipfeaturesindependently.?–MicroFrontends\微前端是一种多个团队通过独立发布功能的方式来共同构建现代化web应用的技术手段及方法策略。

微前端架构具备以下几个核心价值:

技术栈无关

主框架不限制接入应用的技术栈,微应用具备完全自主权

独立开发、独立部署

微应用仓库独立,前后端可独立开发,部署完成后主框架自动完成同步更新

增量升级

在面对各种复杂场景时,我们通常很难对一个已经存在的系统做全量的技术栈升级或重构,而微前端是一种非常好的实施渐进式重构的手段和策略

独立运行时

每个微应用之间状态隔离,运行时状态不共享

微前端改造方案有哪些

技术选型参考了以下纬度:

稳定性:该方案是否经历了社区的考验,有较多的成熟案例,同时保持较高的活跃性

可拓展性:支持定制化开发,提供较高的可拓展能力,同时成本可以在接受范围内

可控性:发生问题后,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问题排查,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来处理问题,修复的方案是否会依赖于外部环境

根据以上纬度,我们选定了两个微前端框架,分别是single-spa和qiankun。

微前端方案调研

方案优点缺点single-spa与技术栈无关、开箱即用、方案成熟没有处理css隔离,js执行隔离等问题qiankun基于single-spa封装,提供了更加开箱即用的API样式隔离js沙箱调试复杂度增加

以上两种方案比较:

single-spa基本实现了一个微前端框架需要具备的各种功能,但是又实现的不够彻底,遗留了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single-spa虽然官方提供了很多样例和最佳实践,但是总显得过于单薄,总给人一种“问题解决了,但是又没有完全解决”的感觉。

而qiankun在single-spa的基础上做了二次开发,完善了很多功能,算是一个比较完备的微前端框架了。

综上,最终选择qiankun框架进行微前端改造

整个体系平台微前端改造

依照qiankun微前端架构,我们将整个体系平台分一个主应用和多个子应用,主应用内主要集成公共能力模块,子应用内主要是各个子平台单页应用。

相关关键字简介:

主应用,即主系统工程基座,只包含公共功能(系统菜单导航、登录、退出…)不包含任何子项目业务逻辑

子应用,即各个子平台,子业务系统

小助手,一个以npm包形式在各个子应用中分别引入的组件,提供用户反馈、快捷菜单和版本更新提示等功能。

着陆页,作为整个系统平台的引导页面,提供子平台的统一入口

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改造问题1:主应用设计与资源部署

现象:着陆页占用根目录,子应用获取不到主应用里边的入口,无法加载。

原因:子应用资源访问全部通过主应用进行,主应用通过activeRule识别子应用,通过fetch的方式请求子应用对应的html文件,从而激活子应用,所以主应用的等资源需要放到域名根目录下。

解决方案:

方案描述优点缺点方案一主应用和子应用分别部署到两个域名下增强拓展性网关配置改造成本高,前端访问路径需要增加一层路径,影响用户原有使用习惯方案二着陆页迁移至/index目录下,主应用迁移至根目录网关改造成本低对用户使用影响最小前端增加一定量的改动成本

方案选择的原则,尽量减少改动成本,降低人力成本,最终选择了方案二

改造问题2:子应用资源无法正常访问

现象:主应用未触发fetch的动作,也就不会去获取子应用的资源

原因:由于路由配置规范不统一,子应用路由被网关的配置拦截

解决方案:

方案描述优点缺点方案一子应用更改域名增强拓展性网关配置改造成本高,影响后端API访问方案二前端资源部署到OSS,前端访问不再走网关网关改造成本低对用户使用影响最小前端增加一定量的改动成本

方案选择的原则,尽量减少改动成本,降低人力成本,最终选择了方案二

改造成果:

成果一:?解决整体系统平台公共能力升级与管理问题,并简化接入流程,改造工作的开发效率提高,改造工时由4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

成果二:?通过qiankun微前端框架能力,解决小助手公共模块技术栈适配问题

小助手模块作为平台公共依赖,经过微前端改造,只需要适配主应用的技术体系,不再需要适配各个子应用的技术栈。

成果三:?当页面首次加载完成之后,主应用会预加载子应用资源,之后在子平台之间切换,可以实现如同访问单页应用一样的流畅体验。

总结

微前端概念的出现是前端发展的必然阶段,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时代时,PC的场景并未完全被消灭,反而转向了衍生出了更多沉浸感更高、体验感更强的应用,与之对应的应该是出现新的架构模式来应对这些应用规模的增长。

微前端也并非银弹,采用微前端后复杂度并未凭空消失,而是由代码转向了基础设施,对架构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并且在新的架构下需要设计并提供更多的周边工具和生态来助力这一新的研发模式。

具体的代码实现可见:原文:

如何免费在百度推广网站

个人网站——一个再也熟悉不过的名词。 如今有个人网站的网民在中国不下百万,我们虽然不应该只是为了名和利而去做个人网站,但毫无疑问,自己的网站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欣赏,是所有站长的期望,毕竟这很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成就感。 所以如何去推广自己的个人网站,使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站点的名字被更多人知道,是站长们所关心的事情。 本文将告诉你个人网站是如何推广的。 1.把己站登陆到各种搜索引擎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推广方式。 网络上的搜索引擎何止上千,即使不把英文搜索引擎算在内,仅简体中文版的搜索引擎就不下百个,为此我们除了需要使用 “AddWeb”或“登陆奇兵”之类专门把网站注册到各种搜索引擎的软件进行登陆外(事实上,我不太赞同使用这种软件,因为这种登陆方式绝对不会比你自己手工一个个去登陆更能成功),更需要自己手工去登陆几个知名的搜索引擎,如YAHOO!中文、搜狐、新浪、网易、TOM、263、GOYOYO之类是一定要登陆的。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只需要手工登陆这几个知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了,其他更多的还是采用专门软件进行吧,更何况很多搜索引擎都会互相用程序抓取同行的数据库,譬如你在某个知名搜索引擎登陆成功自己的网站后,过不了多久,你会欣喜地在另一个搜索引擎中,也找到自己的网站(而你却从未登陆过这个搜索引擎),所以抓住访问量高、知名度大的搜索引擎成功登陆才是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搜索引擎已开始进行收费登陆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付钱给服务商,那么就别想把自己的网站登陆进数据库。 好在目前其只对企业型的商业网站进行收费,个人网站还是能免费登陆的。 希望今后别对个人网站也采取收费的方式才好。 同时,为配合各种搜索引擎能更好地查找到你的网站,我建议你还应该在自己网站上手工做好如下工作:1)页面标题 <TITLE>TITLE就是在浏览网页时出现在浏览器上方标题栏自左上角起的文字,它是一个网站最先被访问者看到的信息。 同时,许多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自动进行网站搜索时所记录下来的就包括了页面标题和关键字等。 因此,页面标题对于网站的推广和增加访问者对浏览该网站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在网页中使用页面标题的方法如下:<html><head><title>这里添入网站标题</title></head></html>2)关键词 <Keywords>当你的网站被搜索引擎自动记录后,你为网站提供的50到100个关键字就很重要了。 因为你的网站将以这些关键字为索引,这样当访问者在搜索引擎进行查找时,使用这些关键词语就能找到你的网站,所以要尽可能地使用所有与网站相关的关键字来描述网站。 关键字的使用方法如下:<html><head><META NEME=Keywords CONTENT=这里添入关键字></head></html>3)网站描述网站描述出现在搜索引擎的查找结果中。 网站的描述写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访问者是否将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的结果来访问你的网站。 因此,网站描述应当覆盖关键字所定义的范围,并且有所侧重,突出网站的重点,着重描述语句对访问者的吸引力。 应当提取出20个左右最重要的关键字,根据实际工作中用户最关心的信息和网站所要重点提供的信息,仔细地编写一段包括空格在内不超过250字的描述文字。 网站描述的使用方法如下:<html><head><META NEME=Description CONTENT=这里添入网站描></head></html>采用此种推广方式典型的个人网站是:E书时空()。 E书时空的站长TOTO在建立网站的第一天,就将网站登陆到各种搜索引擎:如YAHOO、新浪、GOYOYO等等,并在其首页的HTML标题栏,关键字中填写了大量的描述文字,使得即使如Google之类的网页搜索引擎也能第一时间搜索到“E书时空”。 2.交换友情链接很显然,这也是一种常规的推广方式,个人网站不像商业网站那样有大笔的现金可以“烧”(题外话:现在商业网站也理智很多了),但可以团结起来,与兄弟网站进行友情链接的交换工作,这些链接可以是文字形式的,可以是88×31小图标Logo形式的,也可以是468×60大广告条Banner形式的,当然还可以是图文并茂或各种不规则形式的。 只要交换双方达成默契就好,A网站在B网站做了友情链接,B网站也应在A网站做相应时间、形式的友情链接进行回报,这就是这种推广方式的宗旨。 而友情链接的推广效果取决于三点:第一是要广,大规模和其他网站交换链接才可能使自己站点曝光率大增;第二是要质,和流量高、知名度大的网站进行交换;第三是要把自己的网站链接挂在对方的显著位置,这点是要看你与对方站长的关系决定的,譬如在一个网站首页上挂满了其他网站的文字链接,而唯独你一家是图标链接的,自然就会更引人注目了。 而所谓什么首页链接、合作伙伴链接、策略联盟链接等无非就是站长与站长间交情程度深浅的直接体现罢了。 采用此种推广方式的典型个人网站是:网络新时代()。 其实很多刚冒出来的新网站,都会在建站初始大量使用交换友情链接的推广方式,但是在我的印象中采用此种推广方式,最成功的案例,当属“网络新时代”。 当时其站长陈杰向各类个人站、商业站都发去了诚恳地交换链接的信件,使得大家纷纷为其站点建立友情链接。 网络新时代的首页自然也挂满了五颜六色的Logo和文字链接,但是带来的后果就是使得网站浏览速度有所下降,不过人气指数却在节节上升。 3.参加各种排行榜及评选活动很多大型网站开设了个人站点的各种排行榜及评选活动,譬如各种访问量统计系统就是一个免费的宣传途径,而专门的品评网站更是义务为其网站宣传的好地方。 当然各类商业网站或专业站不定期举行各种网页评比大赛、网站TOP 10之类的活动,不但提高访问量,更是站长成名的好机会,多多参加这类比赛吧,你的站点一定会被更多人知道的。 但请牢记一点,要宁缺勿滥,有些排行榜、评选网站其自身的访问量每天连100人也没有,那你还花自己宝贵的时间去参加这种组织干嘛?采用此种推广方式的典型个人网站是:小鱼儿乒乓世界()。 小鱼儿乒乓世界如今是大名鼎鼎的乒乓球网站。 在其建站初期,曾大力参加过各种评选和排行榜活动,并从中获益匪浅。 4.Email推广这是最不需要花钱和时间的推广方式了,你可以采用传统群发Email的方式,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开设一个订阅电子杂志(邮件列表)的功能(这样既丰富了你网站的内容,又可以使你迅速积累固定的Email推销对象),但切记这种推广方法,只能对你所熟悉的朋友使用,如果你随便向自己不认识的而且没有订阅过你电子杂志的网友发送Email宣传自己主页的话,就是一种发送垃圾信的行为了。 其后果,不但使你口碑大降,而且会被人家列成黑名单终身不去访问,甚至还可能遭到邮件炸弹的报复。 发送Email推广方式成功的关键是你发送邀请别人访问自己的广告信,写得要有诚意,而且最好你的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正好是收到这封信的网友所需要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Email推广方式使用一次即可,不要多(对于发送电子杂志则不受限制)。 5.在各种留言簿、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发布信息引人注意对于个人网站推广方式总是要抱着一种不花钱或少花钱,却能办成事儿的态度,这种在各个留言簿、论坛或其他交互地点发布广告信息的推广方式就是免费的。 具体方式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但需要记住两点:一是要找人气旺、质量高的论坛或留言簿发布信息;二来要注意别让自己是来做广告的这个目的太明显,因为这样不但会引起论坛网友的反感,也可能会被版主删除贴子甚至封帐号。 你完全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推广,譬如探讨某个问题的同时,把自己的网站地址留下来,或者干脆把广告做在你的论坛签名中。 记住不要老是写“欢迎光临我的主页”之类的话,应多与网友进行诚意的交流,在适当地方提一下自己的网站地址和内容就可以了。 而且当你真正去这样做的时候,会发现不但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访问你的网站,更能结识到不少朋友,何乐而不为呢?采用此种推广方式的典型个人网站是:我看看中文网()。 这种推广方式的网站不计其数,这里姑且将笔者的一位朋友的个人站点罗列在内吧。 我看看中文网现在是访问量超过1万人/日的优秀情感文学类个人站点,当初在推广时,曾在各种知名的IT网站,潜移默化地做了些软广告,事实证明其效果不同凡响。 6.网站自己搞在线活动进行推广可以自己搞活动,也可以和其他网站合作开展活动,譬如你是一个设计网站的,那么完全可以开展一次如“某某网站LOGO大比拼”的活动,这样不仅增加了网站的交互性和亲切感,更使自己的网站能在短时期内快速增加注册会员数、访问量并提升网站知名度。 但要记得如果这种活动是大规模的,或是网下配合进行的,那么你就要付出一定的物质代价了,而如果与人协办或在网上进行的,那么还是个人网站所能接受的。 采用此种推广方式的典型个人网站是:IT写作社区()。 这款个人网站于千禧年初推出,现在已成为最有粘性和影响力的IT网站之一。 究其原因是因为网站建设团队经常搞各种在线活动,譬如隔三差五的网下聚会、网站征稿、征文等。 7.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文章显然,这不是任何一位站长都能做到的事,但你未尝不可一试呢?主动向一些IT报刊杂志投些稿,你的文章不必写得很专业,很具文采,只要通顺并能说清一件事就好。 在文章末尾提一下自己的网站,或把自己的网站当作案例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样不但你自己可以收到稿费,而且你的网站也会被更多人知道。 采用此种推广方式的典型个人网站是:游趣网()。 骨灰级的综合游戏网站,游趣网(原“天骄游戏时空”)就是此种推广方式的忠实拥护者,网站成员几乎人人会写文章,并与各种传统平面媒体搞好关系。 使得在写文章得稿费的同时,也为网站的推广添砖加瓦。 8.多结实朋友任何推广方式,都比不上这点来得更重要,多结识一些朋友,各种各样的朋友都要认识(但不是让你滥交朋友),譬如你和某商业站的网管私交不错,那完全可用他的关系帮你在其职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如果你认识某位撰稿人,那么说不定他会主动来帮你写篇文章推广你的网站。 采用此种推广方式的典型个人网站是:华军软件园()。 华军现在俨然已成为众多个人网站的偶像,但是他如今的成功得自于其自身的口碑和人缘。 因为从他上网那年开始就不断结实各种网上的朋友,加之其本人为人亲切,网站制作也的确精良,久而久之就有大批的朋友愿意帮他的软件下载站作推广了。 作为一个站长,如果你能深谙上述推广之道,将会为网站带来知名度的同时,提高访问量,当然还有成为品牌个人站点的可能。 不过相信任何人都明白,只有在丰富自己网站内容和提升站点特色的前提下,你的个人站才可能长盛不衰、人丁兴旺。 切勿一心推广,本末倒置了。 到这里来在空白框中,输入你的个人网页地址,输入验证码,“提交网站”,然后别人就可以看到和查到你的网页了。 这个方法是最好的推广了,有网络多保障,一定有足够的访问量。 其他说明:

标签: 优点 缺点与最佳实践指南 百度推广效果全解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