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点下右上“关注”,俺是回村歇歇,今天周末,咱就围绕着这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山东合村并居话题,回村歇歇想把自己心里话倒出来。
虽然一介农民,但人生是什么?人生要什么?人生就这么过去么?还是应该怎么过去此生,俺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兔死狐悲,看到山东合村并居,作为河北60后农民,担心自己还能不能在村里住20多年,到终老。
不啰嗦了,俺先介绍一下自己上图就是回村歇歇本人,河北邯郸人,66年属马的。照片是上午刚拍的,后面的背景就是俺在村里的家。
每次发文,后面总有留言怀疑俺不是农民,怀疑俺没在农村居住,那您真是冤枉俺了。
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地民俗文化,当地建筑格局,当地各种农作物怎么种植管理都能手到擒来,并且自认为还是一把种地的好手。从初中辍学,跟着父亲在责任田干农活。
在父亲总是瞪着眼训斥:你真笨,像你这样干活没个架势,咋能把地种好?
14岁的我,努力着模仿成人干活的样子,扬场放磙,犁地粑地摇耧,各种农活很快我就掌握。
不上学并不代表不喜欢读书。1980年初,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村里能找到的闲书必看,每天晚上到小学去看报纸成了一种向往。
俺街门外的农田,每天早晨起来,眺望农田的变化,也是农民的一种享受
也许是因为无聊吧!俺到书店买了一本《木工基础》学习,自己动手制造木工家具,利用农闲自己把家里的那些没啥用的圆木通过锯子刨子等,打造了写字台,八仙桌,到现在还用着;让父亲当小工,俺做大工,从打坯到垒墙,和父亲俩人盖了街门和灶房。
十六七岁的我,成了父亲的骄傲。
因为看书多了,就喜欢遐想,18岁之前,自己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把我们这一带农村的各种活计尝试了一遍,越发觉得无趣。不知不觉中,爱好上了文学,去当兵了。
当兵四年想逃出农村,结果转了一圈又回来的了。
父亲说,从小给你算卦:你是有官没印,让你别去当兵,你非要去,咋样?你就是农民的命……
农民就农民吧!说心里话,俺从来也没认为当农民有啥不好?
俺家小院新修的影壁墙,这是俺的坐骑,最得意的是影壁墙后面的竹子
……种地种到2008年,忽然有了合作社这个组织,来村里和俺们这些不愿意外出打工,在村里专门承包谁家不种的地耕种,争地种;本来俺承包农户弃耕地是3~400元一亩,可合作社出手就1000元一亩。咱竞争不过合作社,靠自家那三亩地耕种,可养不活一家人呀!
被迫打工吧!(合作社后来的结尾,大家都知道了,这里不细说)
再后来,俺学会了使用电脑,自认为发现了互联网可解决农村一些痛点,辗转几家小互联网公司打工后,开始和几个朋友建站开始创业。
一个农民,咱自己没有多少资金,又没有找到风投。折腾了五年,以赔钱失败告终。
2018年,一个失败者,创业赔得身无分文,还有欠债。但在农村这个小院,就可以努力生活,不至于饿死。把几年没好好打理的小院重新整理,到镇上摆个地摊,做点小生意,就可以生活了。
农家小院,角落里一棵是梧桐树一棵是柿子树,可不是鲁迅小院里的两棵枣树呀!
这就是农村的好处,农村能让一个农民自己养活自己。
通过以上俺个人的简史,这简史里没有细写的几十年里的酸甜苦辣,一个农民,也可能是大多数5060后农民的生活简史都是相似的,农村已经融入到了俺的血脉里,俺的思维就是农民独有的。
到老了,折腾不动了,本想在村里安度余生的俺,要是赶上了合村并居,要把赖以生存已经彻底习惯了的本村的家拆除,迁移到外村去,那怎么能接受得了?
发发议论和感慨一个农民出生的村庄,对于河北山东人来说,那就是发达的根系,这个根系就是一个家族的脉络,拆村并居到外村去,这就是要把一个农民连根拔起来,移栽到一个新的没有根系的环境中。
一个人不同于动物的本质,是人有感情,而这个感情是什么?上有高堂,下有子孙,左右有左邻右舍,这就是北方农村的基本架构。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朋友来访,都要夸赞一下竹子,这也满足了俺的虚荣心
虽然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仍然没有打破农村“山高皇帝远”这个怪圈。
作为一个60后农民,关于农村发展,提乡村振兴战略,那是太高大上了。但就我们邯郸平原上的农村来说,就俺个人认知:农村要发展,合村肯定是趋势,这个不用怀疑,也不用过多的讨论。
但合村并居怎么发展?就俺的经历和认知来判断,肯定不是像2007年,颁布《农村专业合作社法》后,那些善于利用新政的人,迅速来村里与农民争地,抬高了农民种地的正常生态,祸乱了农民的心智,这些善于利用新政的人套补贴也好,弄贷款也罢,总之折腾了几年后,又怎么样呢?
从2007年到今年2020年,13年过去了。我们这一带农村,谁的耕地不种了,流转给邻居再次回归到4~600元一亩。
13年前,那些来势凶猛的合作社主,赚钱没有,咱不好判断。但这些合作社让农民在耳闻目睹中,感受到的是不公平,老老实实种地的农民多了怨声载道。
院内小菜园里的豆角,在邯郸农村夏季是不缺蔬菜的,即使不种,邻居的小菜园也可以去摘的
有谁站出来承认以前那些合作社是失败之举,向农民道歉?
很显然,不但没人承认错误,并且还在翻着新花样继续玩弄着。
再向前推,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还是沿袭着民国时期的土地模式:单干。
1958年后,各地逐步把土地归于集体所有,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模式。但是想想这人民公社模式是正确的呀!集体力量大嘛!
可是,想想,生产队时期最小的农村组织:家庭里有兄弟几个,都不能和在一起挣工分,还要随着孩子成家而分家单过,一个村里的人,怎么能和在一起呢?当然,这是每个人都没有达到雷锋的思想境界。
农村集体耕种了20年后,农村土地再次分配给了农户,当然这次农村分地,基本上实现了本村本集体内的人均耕地面积,这在数千年农业文明的时代也是从未有过的吧!
一元钱五棵茄子苗,卖种苗的添了一棵,6棵茄子就吃不完了
1980年后的土地承包,让中国八亿农民,在土地占有上同处在了一样的起跑线上,短短五年,从饿肚子到农民卖粮难卖棉难。人的最基本生存条件:吃穿住彻底解决了。
从城镇化开始,农村的人口开始朝城镇转移,朝城镇转移的农村人口,自然会把家里的责任田租给还在村里的家人或者邻居。这种租赁是建立在租地者耕种有利润的前提下。
个人从邯郸平原农村能清晰地感觉到,随着城镇化大发展,是城里的房价越来越高,高得在村里种一千亩的粮食,一年的种粮利润在县城都无法全款购置一套房子。
事实是,一方面高喊发展城镇化,一方面高房价在阻止了城镇化进程。现在很显然,只要是脑子会转圈的活人,就能明白房价原来和银行和土地拍卖价格息息相关,怎么能降下来?
俺喜欢苦瓜,邯郸人不喜欢苦瓜,购买不便,俺就种了三棵
回过头来看,如果县城和地级市的房价一直和农村粮食价格上涨发展一样的水平,农村会有更多人选择不在村里自建房,因为在村里自建房需要买宅基地等等,建房成本不比城里低……
这样的良性发展,走出农村的人,谁还能把宅基地耕地带到城市么?他们会把耕地自然流转给留守在村里的人,随着农二代对村里土地的感情淡化,多数农二代们,会不会选择把家里的耕地“一次性”流转给村里的邻居?肯定会的。
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少,稳定在城市的农民们后顾之忧会慢慢淡化。种粮区的农民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不用管事,他们会到附近的镇上安家置业,或者在村里成为农场主。但那些劳动密集的蔬菜种植区,为了种地方便,他们仍然还需要就近耕种。
栽种了11棵西红柿,管理小菜园真的不完全是为了吃,想起了三国演义里的刘备
今天,啰嗦这么多,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也难怪发小经常挖苦俺:喝二锅头的命,你总操喝茅台人的心,干嘛!累不累呀!
最后总结:俺这个老农认为,山东正在开展的合村并居,就是把农民统一在了同一个水平上,可是农村中农户与农户之间经济差距,劳力差距,认知差距是太大了。
只要是一刀切的拆村运动,就会伤害农村那些弱势群体,当然这些弱势群体是掀不起大风大浪的,很难影响到合村并居的推行,他们只能含泪苟安地将就着生活。
而,咱们合村并居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让每一个农民通过合村并居享受幸福的生活么?
莙荙菜,有几棵就够了
合村并居,不论是山东,还是其它地方,真的不用那么操之过急,随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农民知道选择怎么样的生活更合适自己,当一个自然村人口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当5060后以上的农民死亡后,各地农村会自然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现行农村生活状态下:老农认为要推行合村并居,只适宜先建好并居点,这个并居点让农民看到了确切的优势后,农民自愿置换的就住进并居点,只要有一户农民不愿意置换并居点的房子,就仍然让其居住在本村的家里,不强拆,更不诱拆。
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不完全是住进豪华的别墅;一个人的幸福指数,首要条件是要得到足够的尊重,政策政令把这个人当人看,只要这个人不犯法,就给予他充分享受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应有的自由
香椿和辣椒
把这个搞明白了,才能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和谐农村,农民才能感知到幸福。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很大的期望:不被强制,不被利诱,把发展的明白纸发到农民手里,签字与否,不去催逼。
一句话:只要是让农民幸福的,并且这种幸福不是画大饼,这种幸福期望让农民信任了,农民会自发。就像1980年把集体耕地分到农户后,队长再也不用敲钟催工了一样,八亿农民一起自发行动……
注明:本文图片是俺小院实拍,拍摄时间6月14日上午。
欢迎您也来留言聊聊你的农村生活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