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贺梨萍
除了牙膏牙刷,漱口水牙线牙贴等口腔护理产品在中国中产阶层中开始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有意识定期去口腔科或者牙科诊所检查;口腔科医生越来越吃香……这些现象都指向一个趋势:公众愿意为自身健康的第一道关口——牙齿投入更多。
国家卫健委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趋势:2009-2019年中国口腔医疗机构数复合增速为12.0%,2019达到885家,其中公立口腔专科医院162家,占比18.3%,民营口腔专科医院723家,占比81.7%。此外,Med+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口腔医疗报告》显示,2011-2019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6%,2020年行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155亿元。
在整个大健康产业中,口腔健康是重点赛道之一。以市场上各巨头的主流业务口腔正畸为例,随着成人群体覆盖日益完善,儿童早期矫治市场的渗透被认为将催生下一个千亿级市场。
和成人正畸不同,儿童矫治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心孩子颜面发育的同时,错颌畸形在我国儿童群体中的发生率逐年攀升。据200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的牙齿及面部发育异常的发病率已高达70%以上,约1.75亿儿童,平均每4名儿童,就有3名出现牙齿及面部发育异常。
“与成人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它基本上总是在变化的,医生需要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把握好恰当的干预时机。”北京一知名三甲医院的一名口腔科和正畸领域的权威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xintu.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医学界更倾向于在一个更完整的框架下看待儿童早期矫治问题,也就是儿童颜面发育管理,“对儿童颜面发育管理的理解还处在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业内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对于如何进行儿童的颜面管理还处于共同探索阶段。”
这实际上反映出,面对巨大的早期矫治需求,无论是医学界还是产业界,都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新问题。上述专家谈到,这个过程中,医学界亟待加大科研投入,并培养出大量擅长颜面发育管理的专业人才,而产业界如能通过强大的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助力医学发展,设计和开发出适合儿童的专业矫治技术和矫治工具,并搭建数字化平台,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在市场上推广出去,就能推动儿童颜面发育管理市场的成熟和发展。
正畸蓝海
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随着近代科学学科的发展,口腔正畸学已不仅仅局限于矫正牙齿排列不齐这样的错颌畸形(malocclusion),而是已经扩展到研究牙齿、颌骨、面部畸形即牙面畸形(Dental facial anomaly)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预防和治疗等更大范畴。以期通过医学手段的干预,实现患者牙颌颅面整体健康、功能和美观的最佳平衡。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错颌畸形发病率高达74%,患病人群10.36亿人,基数庞大。然而,在2019年,中国正畸案例仅有288.21万例,矫治率仅为0.43%。儿童群体中情形类似,据中华口腔协会此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错颌畸形发病率高达70%以上,约1.8亿的替牙期儿童存在牙颌发育异常。但是,即使是城市儿童,其治疗渗透率仍低于1‰。如果按国内约3万元的儿童牙齿早期矫治费用估算,相关市场有千亿元规模潜力。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大家就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对美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可以看到,口腔健康和面型美观问题,年轻人都很关注。”该专家认为,这些更加关注颜值的年轻人成为父母之后,对下一代错颌畸形等牙面问题会史无前例地重视。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民众消费升级和家庭育儿观念优化的共振下,国内儿童口腔和颜面发育将发展成一个大赛道。”罗慕科技技术总监王冠在接受澎湃新闻(xintu.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罗慕科技是专注于儿童早矫市场的科技创新公司之一,作为国内儿童牙齿早期矫治领域的领导品牌,罗慕科技始终专注5-12岁替牙期儿童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
王冠谈到,“随着中国家长日益重视孩子口腔健康和颜面发育,激发了强烈的儿童牙齿早期矫治需求,罗慕意识到这个市场正酝酿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这个赛道也引起了资本的浓厚兴趣,以罗慕科技为例,其在过往的几年时间先后完成了四轮股权融资里,不乏晨兴创投和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双湖资本、千骥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2020年,专注数字化赛道的绿洲资本注资数千万美元,成为目前罗慕科技最大的股权投资方。
尚未普及的意识
近年来,在讨论儿童早期矫治时,业内专家会提及另一个词,即儿童颜面发育管理。这个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口腔科、耳鼻喉、儿科医生,包括语音训练师等等,实际上很长时间以来,大家对儿童颜面发育都很关注,但是每一个专业关注的点不太一样。儿童颜面发育管理实际上就是要把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对儿童颜面发育的知识、理念、方法整合起来。”上述专家认为,这也是医学领域不断演进的一个方向。
据介绍,儿童颜面最容易引起关注的就是牙齿,所以口腔医生在颜面发育管理方面较其他同行会考虑得更多一些,早期矫治牙颌畸形由来已久。“传统的早期矫治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重点没放在颜面发育的过程和全局。随着临床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我们发现只解决牙齿的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颌骨以及颜面;只关注美观是不充分的,更需要保障功能和健康;只解决当下的问题是不全面的,还需要对后续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控和管理。”
专家建议,呼吸道疾病、口腔卫生、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等,对儿童颜面发育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单纯从纠正牙齿错位的角度来进行儿童颜面发育管理,甚至只是对牙齿的咬合发育进行管理都显得不够有力,“我们需要更多的学科加入进来,加强彼此的沟通与合作,更好地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进行颜面发育管理呢?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干预?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干预?这些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跟成人相比,儿童始终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它基本上总是在变化,治疗的可预测性实际上比较差。”医生需要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把握好干预的时机,“小孩长到3岁的时候,颜面发育基本完成70%了,有一些问题已经固定下来了,到了我们医生能够干预的时候,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剩余30%的潜力,尽量把问题解决掉,并引导孩子的颜面实现可能的最好的生长表达。”
总体而言,儿童颜面发育管理首先需要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知识框架,“颜面发育管理不只是解决一个问题,而是监控一个过程。我们关注的不止是牙齿,我们还需要关注整个面部的功能和健康,当然还有美观,甚至还包括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精神心理和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
上述专家表示,未来,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公众,大家都应致力于把事情做得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全面和系统,从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目前尽管医生和家长开始意识到应该早期干预,颜面发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理念的普及程度还在萌芽起步阶段。“目前从整个国家的现状来看,儿童颜面发育管理意识还说不上全民普及。”除公众理念之外,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该专家坦言,“一方面认识也不是特别充分,另外相应的知识手段也不是特别到位。”
对关注儿童颜面发育的家长,专家建议,“一般1年左右应带孩子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龋齿、咬合发育怎么样?医生会帮助判断牙颌颅面的发育和功能是否正常,帮助判断是否需要密切观察还是积极干预。”
未来发展趋势
医生群体的认知和诊疗范式在逐渐演进,且仍需进一步摸索科学性和规范性。而对产品服务商而言,这千亿“蛋糕”也并非近在眼前。相比于成人,儿童矫治器研发的难点在于:第一,儿童颌骨和牙齿的发育是动态变化易受干扰的,难以预测,不易标准化;第二,要考虑孩子佩戴的安全性及矫治力的把控;第三,要考虑孩子佩戴的舒适性,尽量不影响学习和生活。
此外,当前中国儿童牙齿矫治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实际上是矫治医生太少。灼识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美国约有158200名全科牙医及10800名正畸医生,相当于每10万人中有48.1名全科牙医及3.3名正畸医生。相比而言,2019年中国约有210700名全科牙医与5300名正畸医生,相当于每10万人中仅有14.8名全科牙医及0.4名正畸医生。
而且在中国,多数医生缺乏早期矫治的诊疗经验,这意味着如果国内儿童牙齿矫治产品服务商照搬欧美机构的业务模式,也就是只提供产品、不赋能医生提升诊疗水准,把控治疗风险,很可能会陷入水土不服的窘境。
无论是科学界、医学界还是产业界,跨学科合作都是一种趋势,儿童颜面发育管理同样如此,产业界与医学界的联合与互助被认为将是推动这一领域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罗慕科技为例,该公司很早就引进了芬兰的咬合诱导技术,多年来与国内各大医院积极展开合作,致力于推动国内预防为主的儿童错颌畸形的早期干预。该技术适用于多种儿童替牙期错颌畸形的治疗和管理,临床应用接近30年,在全球已累计90万病例,使用的硅胶咬合诱导器品质处于全球先进水准。
但是,王冠提到一点,“不能只提供产品,而是应该构建一整套产品+服务的配套业务体系,囊括临床数据采集、辅助方案设计、提供多种矫治工具、临床支持和技术培训、客户管理等一站式的数字化颜面管理服务。”为实现上述目标,罗慕科技建立了领先业界的国内儿童错颌畸形病例库,并基于庞大临床数据自主研发AI病例数据分析系统,帮助医生进行数字化诊断。
王冠认为,“从口腔未来的发展来看,数字化是一个必选项。医生在临床采集到患者的原始资料,提交到罗慕技术中心,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央厨房’之后,我们会对患者的资料做全方位的分析测量,给出客观的测量结果和问题列表。然后,再由专业的医生给出针对患者问题的治疗方案建议,最终呈现一个病例分析报告。”
他认为,数字化的背后的价值有两个。一个是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平台会给医生一个全面系统、经过测量分析形成的客观参考,供医生做治疗方案时使用,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另一个则是提高效率,提升医生“产能”,目前在国内医生是稀缺资源,早期矫治经验丰富的医生更是非常难得。“通过数字智能化,我们可以把专家医生的经验沉淀到系统里去,不断优化临床诊疗流程,使医生在方案设计风险把控环节的整体效率提升接近20倍,大大提高了专家医生的临床服务能力,同时数字化平台也带动了经验不足医生的成长。”
即使是数字化领域的探索先锋,王冠认为现有的系统仍需不断的进化和迭代,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同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数字化平台只能是一种辅助,只是一种效能的提升,在医疗行业里,它最终的定位始终是以人为本,为医生服务,为患者服务。”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