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
1951年2月1日,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到北京,他一下飞机便直接乘车去了中南海。不巧的是,毛泽东当时住在西郊静明圆,彭德怀又立即赶到西郊。一进入静明园,彭德怀不顾警卫劝说,直接推门而入。
毛泽东当时正在午休,一听到推门声就知道是性格耿直的彭德怀来了。毛泽东边穿衣边说:“老彭,只有你才会在人家睡觉时闯进来提意见。”彭德怀微微一笑,说:“主席,我这是十万火急,请多谅解。”
彭德怀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志愿军在朝鲜作战情况,他重点介绍了遭遇的困难,尤其是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问题,比如彭德怀说:“几十万志愿军得不到充足的粮食供应,更得不到新鲜蔬菜,经常发生断炊现象,指战员靠的是一把炒面、一把雪坚持作战,营养不良,体力下降,许多人得了夜盲症,严重影响作战行动。”
毛泽东听得很认真,最后他明确表示:“党中央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困难处境很关心,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场战争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胜。”会谈快结束时,彭德怀话锋一转,开始汇报毛岸英牺牲的过程,他说:
“主席,去年你把岸英交给我,他到朝鲜后非常积极努力,也从不摆架子,我喊他跟我一起吃饭也不干。由于没有注意到防空问题,导致岸英英勇牺牲,我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我至今还是很悲痛。”
毛主席和彭德怀
毛泽东一听,突然问:“老彭,岸英是否勇敢?”彭德怀先是一愣,正准备回答时,毛泽东又说:
“老彭,你我都是经历了无数生死时刻,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人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和我毛泽东的儿子,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你回去要跟大家说,岸英只是一名普通志愿军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不能因为是我、党主席的儿子,就不该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那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听了毛泽东这番话,彭德怀老泪纵横。毛泽东话说完,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窗户旁。2月的北京天寒地冻,窗外早已萧瑟一片。过了很久,彭德怀听到毛泽东在吟唱《枯枝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彭德怀深知毛泽东内心的悲痛,主席也是一位父亲,渴望儿子有所成就,可他不愿把悲伤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而是独自承受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毛泽东一生有多个子女,因种种原因,他无法尽到一位父亲的责任。
作为长子,毛泽东对毛岸英寄予厚望,可他从小就饱受人间冷暖。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年仅29岁。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三兄弟被舅舅送到上海交由党组织照顾。
毛岸英和毛岸青
因顾顺章叛变,上海党组织暴露,毛岸英和毛岸青(毛岸龙下落不明)一度流落上海街头,吃尽苦头,直到1937年才被送到莫斯科读书学习。对于儿子的遭遇,毛泽东很长时间是不知道的,或许这就是从事革命需要付出的代价。
1937年11月,毛岸英终于和父亲取得了书信联系。儿子的来信,给忙于战事毛泽东无尽安慰,他立即给远在莫斯科的儿子回信:
岸英、岸青二儿: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青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如果大家对毛泽东生平所写的信件有所了解,就知道他的信件一般很短,给儿子写如此长的一封信,足以说明两个儿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从这封信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他们提出殷切希望,如同全天下所有普通父亲一起,希望孩子长大成才。
1945年底,毛岸英回到延安。自1927年长沙板仓一别,父子俩已经有18年没见面了。当时毛泽东正在生病,他执意要到延安机场迎接。当毛岸英一下飞机,毛泽东就走上前,两人拥抱在一起。此时的毛岸英个头跟毛泽东差不多,长相英俊,精通英语、俄语,还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前途不可限量。
毛主席和毛岸英
回到延安后,毛泽东立即安排毛岸英参加“劳动大学”,即参加农业生产。毛泽东之所以这样做,他给出的原因是这样的:“岸英,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可学到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你还没有上过中国的‘劳动大学’,你现在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毛岸英用力地点了点头,毛泽东很快安排他去了延安特等劳动模范吴满有家中参加劳动。据吴满有的儿子回忆:“新开荒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满坡洼的梢林、柠条、龙柏、麻芮子、狼牙刺、酸枣刺,砍了梢还要刨根,要挖很深很深的坑,砍树根子时老镢杷往往弹得人手腕疼痛难忍。岸英就专挑这挖树根的重活干,几天下来,手上就打起了血泡。”
在参加劳动时,毛岸英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没用多久,他就灵活掌握了开荒、播种、施肥等农活。半年后,毛岸英回到父亲身边,当毛泽东看到毛岸英皮肤黝黑,双手都是老茧子时,颇为欣慰,这个儿子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
吴满有也不停地夸赞毛岸英,从“劳动大学”毕业后,毛岸英被安排在中宣部工作。当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时,毛岸英跟随中宣部撤到瓦窑堡一带继续从事党的宣传工作。1947年4月,毛岸英又参加了中央土改工作组,直到新中国成立。
吴满有和王震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岸英的资历和文化水平,完全可以在中南海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毛岸英先是给李克农当了一段时间翻译,之后主动提出要到基层工作,后来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
在工厂里,大家只知道那位身穿旧军装的“进城干部”姓毛,平时工厂里工作最苦最累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除此之外,大家都不知道毛岸英的真正身份,更不知道他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儿子。
为了解车间生产情况,毛岸英不愿呆在办公室,他住在距离职工宿舍最近的一处由浴室改造的简陋房间里。在工作期间,毛岸英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丝毫没有领导架子,他还主动创办厂报、购买技术方面书籍,供大家学习。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毛岸英很可能会在这座工厂里工作很久。朝鲜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很快注意到这场战场。起初,毛岸英只是把一些朝鲜战争情况告知工人们,可随着金日成向毛泽东求援,毛岸英想法逐渐发生了改变。
1950年10月2日晚,刚刚结束会议的毛泽东回到菊香书屋。毛岸英当晚向父亲汇报工作,他此时已经知道党中央对是否出兵朝鲜意见不统一,而且父亲是支持出兵朝鲜的。当毛泽东听了毛岸英工作汇报后,他意味深长地问:“岸英,你回国以后在陕北当了农民,现在又成为工人,就是没有在国内当过兵吧?”
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岸英叹了一口气说:“我感到很遗憾。爸爸,是不是中央决定出兵朝鲜了?”毛泽东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常言道,父子连心,一切尽在不言中。10月5日下午,党中央关于出兵朝鲜形成统一意见,彭德怀还被任命为志愿军总司令。
得知这一消息后,毛岸英立即向组织上提交了请战书,要求加入志愿军。很快这份请战书被送到了毛泽东案头,批准还是不批准呢?毛泽东选择了批准。毛泽东对毛岸英说:“岸英啊!我们共产党人平时一向是吃苦在先,战时则牺牲在前。你现在是共产党员,又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更应该如此。”
对于毛岸英要求参加志愿军,彭德怀起初并不同意,奈何架不住毛泽东和毛岸英的轮番劝说,最终他还是妥协了。考虑到朝鲜战场是一场立体战争,加上毛岸英自身的优势,彭德怀就让他担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翻译。
万万没想到,志愿军司令部遭到了敌机空袭。毛岸英赴朝前夕,他向妻子、亲朋好友一一告别,理由都是“去遥远的地方出差,通信不便。”毛岸英还给舅舅杨开智写了一封信,这是他赴朝前最后一封信:
舅父:上次给你们的信不知收到没有?你现在好吗?……我在北京机器总厂工作近两个月,这工作很适合于我,是一个最好的实习大学,可学到很多东西。最使我愉快的是,我与干部、职员、工人同志都还搞得来。做群众工作,团结人,工人和农民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还想加紧学一门技术,不料因有别的工作,暂时把我调走了,又离开北京了,请你们不要挂念。
……思齐近来连开了两次刀,扁桃腺割了,不久又犯了急性盲肠炎,一个礼拜前开了刀,现在住在医院。父母亲身体都还好,两个妹妹也都很好,勿念。不多写了,出差回来后再给你写信。
入朝前夕的毛岸英(后排左二)
事实上,毛岸英要去朝鲜参战,不少人都持反对态度,可父子俩态度坚决。毛岸英去了朝鲜之后,立刻投入到了紧张工作中。11月25日上午,敌机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近百枚凝固汽油燃烧弹。
毛岸英和高瑞欣因没有及时逃离司令部,在大火中壮烈牺牲。毛岸英牺牲后,他和高瑞欣被暂时葬在大榆洞附近的一处山坡上,彭德怀则立即给中央军委发电报,汇报毛岸英牺牲的全过程: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两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周恩来第一时间接到彭德怀电报,他跟刘少奇、朱德商议,认为毛泽东现在正在集中指挥战争,决定暂时不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他。1951年1月2日,随着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也站住了脚跟,周恩来这才让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把电报交给毛泽东。
当毛泽东看了电报后,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了。毛泽东没有流泪,只是脸色非常难看。毛泽东叹息了很久,对着叶子龙说:“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这没什么,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岸英是个苦孩子,从小没了娘,后来参加战争,没过上几天好日子。”
毛岸英牺牲的电报
关于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妻子刘思齐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两年后偶然一次机会她才得知真相。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一直希望能去朝鲜扫墓,直到1959年才实现。对于所有熟悉毛岸英的人来说,都有一个遗憾,就是毛岸英遗体没有运回国安葬。
前面提到,毛岸英和高瑞欣牺牲后,因战情紧急,两人被匆匆下葬。刘思齐曾不止一次表达了希望丈夫遗体能运回国下葬,可最终毛岸英还是葬在了朝鲜,这是为何呢?这要从一封电报说起。
1954年12月24日,已经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彭德怀接到一封军委总干部发来的电报,主要内容是建议志愿军总部将毛岸英遗体运回北京安葬。彭德怀收到这封电报后,他深思了很久后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
总理:昨二十四日赖传珠同志拟一封电稿,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名义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以此教育意义甚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稿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
周恩来看了彭德怀亲笔信后,认为他说得有道理,毛岸英应该跟所有未回国安葬的志愿军烈士们在一起,这也是毛泽东本人的意思。于是,周恩来拿着信件来到菊香书屋,“主席,彭老总从大局出发,认为岸英遗体应该葬在朝鲜。这是彭德怀的信件,请主席批示。”
毛主席和周总理
周恩来还说:“主席,金日成首相来电说,位于朝鲜的志愿军烈士陵园也很快将建成,他表示岸英同志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们希望把岸英葬在朝鲜。”
“恩来,老彭说得对!岸英是我的儿子,但不能就此搞特殊。我同意老彭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说完,毛泽东在信上批示了自己的意见。
事实上,毛泽东早就有把毛岸英葬在朝鲜的想法。后来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毛岸英生前好朋友尤金时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
1954年底,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建成,毛岸英的遗骨很快被迁葬这里。陵园里翠柏环绕,肃穆凝重,烈士墓组成一个整齐的方阵,墓碑则朝向祖国方向,而毛岸英的墓地跟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
在毛岸英墓碑的背面,刻着一段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零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朝鲜毛岸英墓地
谨以此文致敬毛岸英烈士!如今依旧有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安眠在朝鲜,它再次表现中朝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