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也在这几十年间不断提升。日常生活里“中产阶级”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还是却不知道它具体的含义。其实,中产阶级是对一个群体的统称,他们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挣钱,受到过比较好的教育,有着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虽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了,但中产阶级衍生出的”中产家庭“,仍是大多数家庭向往的目标。从去年胡润发布的数据中明确显示,到2018年年底,我国的中产家庭已经超过了3200万户,其中新增加的中产家庭就有一千万户以上,首都北京增加的户数最多。

而全球知名的市场信息公司欧睿信息咨询公司也表示,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就已经突破了8000万人。到了2006年的社会调查中显示,中产阶级的人数达到了总人口的23%。按照这个速度,欧睿公司预测,今年我国的中产阶级人数有望超过7亿人,也就是说全国几乎一半的人都在中产阶级范畴以内。

说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了,既然中产阶级这个词被多次提到,那么位于中产阶级的人到底是个什么经济水平,具体到多少工资的家庭才能算作“中产家庭”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2006年的时候,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在他的著作中,对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做出了说明。但一直以来,中产阶级这一词在各个文献中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到了2013年,我国劳工部的有关专家终于给出了中等收入人群的4个,得到大部分人认可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其收入水平在国家平均水平上下,也就是说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且工资水平相近或超过国家平均值。第二个特点是指收入稳定,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质量相对较好的群体。
第三个特点是其所处的职务处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中间位置或者更好的群体。第四个特点是指对于价值观、消费观、行为规范等方面大体一致的群体,放到中产家庭中来说就是所谓的“三观”要与其他家庭成员相似,且在中产阶级的范围之内。

在去年的中产阶级白皮书里,同样对中产家庭收入进行了统计,表明中产阶级的家庭平均资产370万元左右,而这一数字也表明了我国有一半的家庭收入高于这一数字,而另一半则低于这一水准。
另一方面,胡润也对中产阶级进行了定义,表示中产阶级是那些排开日常生活的开支以后,仍然有较高消费或者投资能力的一群人。对于家庭来说,就是基础的日常开销不会高于总开销的50%,大部分的资产都能自由分配在其他方面。

要从工资角度来说的话,按照去年我国的“家庭消费理财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家庭中一年总收入达到20万以上的可以称作中产家庭。这也就意味着一家三口人,每个人的年收入要超过6万元,也就是每个月5000元左右。如果孩子还小,那么父母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才能算中产家庭。

当然我们只看收入不看支出也是没有意义的,现在“月光族”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们的存钱意识较为薄弱,甚至还进行着透支消费。而父母们为了买房买车、供子女上学、看病等开支也不占少数,算下来能省的钱也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