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周享玥 刘培
编辑 / 游勇
3200万条被骗的投诉,有没有你?
生活有时候真是危机四伏,而且比你想象得更近。
姜池没有想到,自己为了方便才选择在58上叫的一次维修服务,最终会走到不得不报警的地步。
“今天经历了套路骗局,是一种新型切糕。”9月12日,姜池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当天,为解决家里房子的漏水问题,姜池在58集团旗下的天鹅到家APP里预约了漏水修补,本以为即使按照维修工人现场提出的两百多元一斤胶水的价格,这间不到4平方米的阳光小房也不会花费太多钱。但不到一个小时后,他却被告知一共用了近三十斤胶水,费用高达六七千元。
姜池立马报了警,但警察来了,协调依旧困难。
“他们套路太完善了,根本就不怕”,姜池解释称,由于对方在施工前提前告知了收费标准,警察只能判定为经济纠纷,而不能以诈骗立案。
“这种属于高压注浆,但解决防水问题有很多种方法,为什么选这种?因为这是能使维修工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防水行业人士董永明告诉AI财经社,由于普通消费者基本不懂工程常识,很容易就落入不良商户设置的陷阱。
“他们就是欺负你不懂这个东西。一个金戒指卖两块钱,你一定知道是假的,因为有这个常识;但换一个你不懂的东西,他卖多少钱都可以,反正你不知道真假,也判断不了到底该用多少。”董永明说。
事实上,不仅仅是防水补漏,任何像切糕一样,普通消费者出于行业壁垒,难以用正常认知对其进行衡量和预估的服务和产品,都可能存在类似的大坑。而诸多迹象表明,继长期被诟病的招聘骗局和假房源问题后,58同城及其衍生出来的天鹅到家等“兄弟”APP上正在聚集越来越多的新型维修套路。
赵黎同样是被“套路者”之一,她掉进的坑,叫管道疏通。8月21日晚上,为尽快解决一家商铺雨水管道突然堵塞的问题,作为房东,她同意了租客在58同城上预约维修服务的提议。
根据商家展示页面上的标价,60元即可解决一个洞。但第二天维修工人上门时,价格却变成了主管道300元,次管道150元,赵黎权衡一下答应了,但后来才发现,这仅仅是个开始。
当主管道疏通出一个洞后,对方突然告诉她,如果不再使用一个疏通剂去除管道里的油污等,管道很可能二次堵塞,而疏通剂统一标价为180元一斤。
无奈之下,赵黎还是同意了。但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她傻了眼——维修工人预估的两三斤疏通剂,最后变成了5斤多,再加上300元的物理疏通费,一下子就花了1250元。
事后,越想越不对劲的姜池和赵黎都选择了投诉,但平台方面的反应不尽相同。
9月13日,姜池将自己被坑骗的经历发到社交平台并引起热议的第二天,就引来了天鹅到家和商家的主动协调,最终以“存在不合理收费”获得了相应退款。赵黎则用了十余天,才获得58同城的最终反馈和500元的退款。
知乎上也一度有网友分享,自己从今年3月开始维权,投诉58同城上一家全是五星好评,实际却利用防水胶水坑了自己7900元的店铺,但一直经过了2个多月的多方博弈后,才最终在第三次向58同城维权中心发起投诉后一周,拿到对方退还的5000元。
而在他维权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所加入的一个“58同城防水骗局”的维权QQ群,已经从80多位成员,迅速增长到了147位,且“里面全是在58同城找人做防水补漏被骗2000-30000元不等的网友”。甚至在该网友的帖子下,也几乎全是“刚被骗了3200”“2016年就在58被骗了1000”“我也被骗了5000,准备维权”等评论。
而AI财经社在百度检索“58同城 投诉”的关键词,结果是:
超过3200万条。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58同城,在一些消费者眼中,正在通往“中国最大的骗子集散地”的路上越走越远。
而这家中国最大的服务类信息平台,创立初衷竟然是因为老板姚劲波——这个如今身家几百亿的湖南人,年轻时一次租房被骗的经历。
AI财经社多方调查发现:这个屠龙少年成为恶龙的故事,背后的原因令人惊愕,又发人深思。
一个屠龙少年,
做了一个中介网站
“如果你恨谁,就把他的手机号码放在58同城上,保准这个号码会被骗子打爆。”这个一度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段子,如果补上后半截,或许可以是:
“如果你想感受社会的残忍,就去58同城上找找工作,很大可能这段经历会成为毕生难忘的回忆。”
今年暑假,大学生李艳就曾因在58同城上找的一份打字员兼职,而狠狠交了一笔学费。
招聘信息中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手机或电脑,能上网就能工作,且薪资日结,待遇在1万字100-300元不等。赚钱心切的李艳心动了,默默在心里盘算,“每天1万字,最低100元,1个月就是3000元”。
但这番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李艳事后回忆,对方一开始就要求她下载一个APP、绑定银行卡。这一系列看似正规却十分复杂的流程,以及反向提醒“注册软件后注意设置隐私信息,以免被陌生人加好友上当受骗”等的障眼法,让她不知不觉放松了警惕。之后,对方更是在层层流程中,诱骗她不停交费。
“层层流程”都有哪些呢?
第一笔,要她交400元的“约束金”,对方用的说辞是“防止兼职者临时放鸽子,事成即退”;
第二笔700元的“押金”和第三笔300元的“软件激活提现费用”的说辞则是“临时垫付”,同样会在领到任务后原路退回。而当李艳在“反正可以退”的思想驱使下付了钱,等她领了任务,却始终没见到承诺的退款时,套路再一次升级。
“他们故技重施制造了一系列复杂流程,让我相信了他们在帮我处理退款。之后又以财务部需要审核对账为由,让我暂时缴纳了590元的退款激活费。”李艳告诉AI财经社。
仓皇失措中,李艳把最后一笔款打了过去,之后她才明白,兼职梦彻底破碎了。
她缴纳的1900多元钱不仅没有退回,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消失了。最终,气急败坏的她也只能大骂骗子,再捎带上提供招聘信息的58同城,默默咽下了这口气。
事实上,对于58同城成为骗子集散地的指责,几乎是58同城每天必被网友质问的问题之一。
但在这件事儿上,58集团CEO姚劲波一直是觉得很委屈的。
2017年,在“非你莫属”节目录制现场被问及“如果可以,你想颁布一条什么法律”时,姚劲波曾赌咒似地脱口而出:“骗子统统判死刑”,并颇为无奈地解释“我们现在直接投入在防骗上的人超过1000人”。
姚劲波觉得委屈不是没有理由。虽然58同城最终沦为了外界眼中最大的黑中介集散地,但遥想十几年前,姚劲波创立58同城时,却恰恰是一个志在屠龙的少年。
那是2000年左右,租房市场还是贴满电线杆的各种“牛皮癣”广告的天下,刚刚大学毕业的姚劲波,一到北京就在租房这件事上遭到了社会的毒打。
“北太平庄边上一个房屋中介,我给他交了 1200 块中介费,他带我看了一次房子后就再也不找我了。我让他退钱,结果这个中介说好的,你把收据给我,他居然拿到收据就当着我面撕了。然后说你等一下,他就上楼去了,然后就没有任何人理我了,我也没有任何证据,因为那张纸已经被他撕掉了。”
姚劲波伤了心,决心要开辟一条自己的路,让黑中介无路可走。但要想完成这个目标,首先得有钱。而他在赚钱这件事上,确实有天赋,他十分擅长利用信息差赚钱——在当年国内互联网还在萌芽的阶段,姚劲波就已经靠着投资域名,成了第一批从互联网中赚到钱的佼佼者。
起点中文网、28.com、30.com等多个域名都是经他的手卖出去的,后来他把与“我发”同音的域名58.com留给了自己,在2005年,模仿美国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将报纸和布告板的分类信息搬到网上,正式创办58同城,希望借互联网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它做的就是流量生意。”一名从事互联网广告业务的人士曾对AI财经社说道。
然而,把报纸和布告板搬到网上,自己做中介,这种一本万利的流量生意,并没有那么简单。
58同城到底怎么了?
在当时的姚劲波看来,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数量,再加上流量收入做支撑,58同城很快就能做大做强,并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然而,58同城后续的发展却离“伟大”渐行渐远。
58同城虽然靠着给众多中小商家和普通用户提供免费发布和获取信息的场所,获得了许多长尾的流量,但与此同时,由于其早期缺乏对刊登信息的较强筛选能力,一些正常商家的信息逐渐被活跃度更高、发帖更为频繁的中介和第三方发布的无意义低质量内容所覆盖。
更为紧急的是,58同城的地盘上正在涌入更多的分食者。由于分类信息网站的入门门槛较低,58同城成立的同年,赶集网和百姓网这两大分类信息网站就已经相继成立,之后一年多内,市面上的同类网站更是一度达到2000家。
多方压力下,创业初期的58同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08年才靠着灵机一动推出的付费会员服务渡过难关。58同城组成了一支专门的销售团队,每天打大量电话说服免费发布信息的用户加入会员,最终扭亏为盈,并拿下了软银赛富4000万人民币的融资。
而曾经被多次“围剿”无果的中介,也在会员体系推出后,摇身一变,成了58同城重点发展的客户。甚至连姚劲波也一度在2014年的某场演讲上坦言:“在过去,58恰恰服务于大量有中介性质的公司,比如搬家、美甲、家政公司。”
2012年,会员数量猛增,58同城又开始学百度推出竞价排名服务,由此打通了其利用低流量成本变现的商业模型,一方面收会员费,另一方面则从商家端收营销费。
靠着这种商业模式,58同城不仅成功在2013年成为首个登陆美股的国内分类信息网站,更是在资本市场上留下了一个“90%毛利率”的传奇故事。
数据显示,2014年,58同城的毛利率一度高达94.7%,即使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成本骤增,毛利率出现了连年下滑,但至2019年其毛利率依旧达到88.5%。
这个几乎可以和一向被冠以“神话”之称的茅台媲美的超高毛利率,绝对算得上是互联网行业里的佼佼者,要知道,腾讯和阿里的毛利率最高的一年也不过70%多,而京东的毛利率至今也尚未达到过20%。
2018年,姚劲波在某场峰会上不无委屈地表示:“每次看到虚假信息的质疑很难受,58同城不会变成暴利公司。”
《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第六节中,有一个小小的注释。这个注释,估计是马克思最为中国人熟悉的一句话:
“……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
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走私与奴隶贸易,为我们充分证明了这里所说的一切。”
可惜,那个年代的西方人还不知道58同城,不然哪还用得着干奴隶贸易。
2010年开始,在58同城上吃了闷亏的网友们不仅将对58同城“虚假信息”“骚扰电话”等的控诉撒满了各个网络平台,还一度涌入姚劲波的微博评论区,大骂“骗子”、“虚假信息”、“退钱”。
直到今天,中国的GDP翻了几番,苹果手机都已经从iphone4S迭代到iPhone13了,网友却依旧频繁地追问、怒骂58同城到底怎么了,58同城为什么成了骗子集散地。
被骂多了,姚劲波在2020年关停了微博评论一段时间,之后更是把微博设置为了“仅展示半年内的微博”,只有@58同城客服还在不厌其烦地在各类吐槽58的微博下面十年如一日回复着一句话:
抱歉,请注意查看私信。
58同城的囚徒困境
实际上,对于虚假信息困局,58同城不是没有做过努力。
早在十年前的2011年9月,58同城、赶集网等因虚假招聘广告问题第一次见诸于报端时,58同城就迫于压力第一次公开回应,正从网站内部审核和外部用户监督两方面改善信息审核问题,其中包括组建一个30人的信息质量审核组、建立欺诈企业黑名单、出台举报机制、企业点评机制等。
但显然,十年过去了,问题并未得到明显解决。早在2012年,被用户涌到微博评论区指着鼻子骂的姚劲波就不得不承认,58同城有两大问题:
一是用户粘度低,有需求时才登录;二是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内容泛滥。
而这种虚假信息之所以难以消除,很大程度上与58同城作为分类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有关。
以租房板块为例,我爱我家前副总裁胡景晖向AI 财经社表示,“如果58同城永远只做信息平台,而不做真正的交易平台,很难杜绝虚假房源。”
而同样提供租房信息服务,贝壳为什么较少被人投诉虚假房源呢?
胡景晖举例称,一方面,贝壳的经纪人都是自有的,虚假房源一旦被逮到,可以直接把员工开掉,处罚力度更为严格;另一方面,则因为贝壳脱胎于链家,而链家早在2008年就开始做自己的“楼盘字典”,靠着真金白银的投入,建立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真金白银”是多少?2017年的时候,链家宣称,已经在上面投入了2个亿;如今已经建立起一个覆盖2亿套房屋的数据库。信息采集方法很简单——靠脚。无数房产经纪人的一双双脚,把每一套房子走遍。
另一个关键问题还在于,不参与交易,仅在供需双方之间搭建桥梁,并从中收取会员费和推广费,也意味着,58需要主要从商家端赚钱。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58同城上付费最积极的一直都是各种中介。
只做中介的后果是:既要依靠商家赚钱,又想要剔除不良商家,就成了摆在58同城面前的囚徒困境。一位分析人士甚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58同城就是靠获取和发展信息存在。虚假信息没了,58同城的收入也会打折扣。”
说白了,58同城的确靠着骗子的积极付费赚了不少钱,骗子没了,58又找谁收钱去?
姚劲波对这个问题并非毫无察觉。早在2012年,他就曾公开表示,产品的定位决定了58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布、查阅信息,也就一定会有各种信息掺杂在里面,“这是58的天然短板”。
一位原58同城内部管理人士曾向媒体透露称,管理层深知只做信息平台不能长久,也想做平台相关服务,但没有找到好的方式。
其实,所谓“没有找到好的方式”,往往都能从两个原因上找到答案。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钱。
刚才说了,链家为建立“楼盘字典”投入2个亿。拿京东来说,它最开始也只是一个做中介生意的电商网站。但做着做着,它发现,如果不挖自己的护城河,那么互联网中介平台一些天生的痛点将永远解决不了。
多年来,它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物力,一步步挖了好几条护城河:自建仓储、自建物流、做自营业务……拿最后一点来说,京东卖空调,可以放出话:安装费200元封顶。这200元背后,是多少个亿的巨大投入。
另一家做中介生意的平台——滴滴,也是如此。一开始它也想无本万利,只做中介;发生了几起安全事件后,它不得不正视现实,在所有车辆上安装录音录像设备,并建立一个巨大的网络安全监控体系。根据其官方数据,2020年它花在安全上的投入是30个亿。
尽管随意监听并对这种半私密空间进行录音录像,涉及侵犯人权的风险,但它早已顾不得。如果再出现一起司机强奸杀人案,滴滴估计就不用干了。
几年来也没听说滴滴因为侵犯人权被告。这倒真应了李彦宏那句话:中国人是需要管的(不是)。
另外一个方面,是58提供的服务,天然确实不容易做到标准化,也就无从监控。
还是以京东为例。虽然它同样聚合了提供形形色色的各类产品的众多商家,但卖的都是实体产品,而实体产品是可以标准化的。一本书、一瓶水、一台电视,卖给谁都只能是一样的质量和价格,而因为产品的有形性,消费者也可以直观地从视觉层面感知到产品的性价比,甚至“货比三家”。
但是,通个下水管道、补个墙面可不一样。
服务是很难统一标准的。下水管和下水管不一样,需要怎么修理、用什么材料、最终效果和收费标准应该是多少……这些58同城提供的本地服务类商品,同样无法在购买前预见效果,更难以进行收费标准的认定。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58学习滴滴,给每一个上门服务的维修工头上装一个摄像头,全程跟后方设置的监控中心视频连线,由58自己聘请的业务专家担任评判,当着双方的面来裁定应该怎么服务、收多少钱。这样,消费者总该放心了吧?
是。那么问题来了:设置一个这样的全面监控体系,需要聘请多少个领域、多少名专职的专家?58是不是掏得起这笔钱?
而且,更多的服务并不是上门通个下水管道这么简单。更多的服务比如企业招聘工人,用摄像头也不行了。难道要专家跟着去企业应聘,打几个月的工吗?
那他们不回来了咋整呢?
屠龙少年变成恶龙,确实有复杂的主客观原因。
骗子和大坑,在之前报纸和公告板的时代就存在。58把它们接手过去,却没有能力克服它们。所以挨骂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天下没有掉下来的午餐,付出才能有收获。
没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是走不出困局的。
谁还在用58?
不过,尽管58同城的口碑受虚假信息问题影响而一直不好,但它却一直挺立不倒。
怪不得杨幂给它做广告的时候说: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
一直到它私有化前的最后一份年报,58集团始终都是赚钱的。在不同的统计口径中,姚劲波的身价已达百亿以上。
有一部分用户,始终选择了留下。
方瑞曾仔细思考过,自己虽然被坑过,也没有完全放弃使用58同城的原因,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因为没有第二个可以替代的平台。
“像保洁、维修这样的家政服务类,目前在市面上,58还是最全的,要是以前还能选择赶集网这样的一些平台,但现在优先能选择的也只有58了。”方瑞告诉AI财经社,相比之下,招聘、租房等可以有其他更好的平台供选择,因此一般不会选择58同城。
对于更多的蓝领和面向蓝领以及流水线工人等招工的企业来说,58同城也还有竞争力。毕竟,58同城的招聘板块在蓝领市场目前仍然位居第一。
“一般要求比较低、数量特别多的情况下会考虑58,尤其是流动率比较大的岗位,比如流水线工人。”一位招聘界人士告诉AI财经社。但与此同时,招聘负责人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对对方“你是不是中介”的质疑,“有的人甚至一上来就会骂你,这个事情都是见怪不怪。”该招聘人士说。
不过,如果58同城没有办法解决互联网平台天生的痛点,从根本上消灭“虚假信息”问题,用户的流失只会越来越多。显然,谁也不希望在58上找服务像开“盲盒”一样,开到一个不好的盲盒,就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权。
一个积极的现象是,58同城似乎下定决心重新推进“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的转型。2021年4月和7月,58旗下两家公司安居客和天鹅到家分别向港交所和纽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正式启动IPO。
“从房产板块来看,从去年9月美股退市,到今年4月推动安居客港股IPO,58同城实际上是在利用这一窗口期,从原来的流量平台转向交易平台。”胡景晖告诉AI财经社,只有这样,其才能更多地参与到交易中,从多方面约束不良商家。
“但真假房源的核验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线下核查团队以及自身的楼盘库数据。”胡景晖称,而58不管是楼盘库的完善,还是线下团队的建设,虽然也做了多年,但都还在完善中,需要一个缓慢周期。
而从58同城被拆分出来的家庭服务平台天鹅到家,虽然按其掌门人陈小华的说法,正在从原来只是帮“阿姨”找工作的撮合公司式管理体系,提升到给阿姨提供住所、定级、定工资,甚至推出资格考试等的赋能和管理运营体系。但天鹅到家目前的实际表现,却难以让用户满意。
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天鹅到家就“喜提”了近千条投诉,涉及服务不到位、服务态度差、客服虚假销售等多个问题。
显然,这些细分平台的转型,最终能否反哺到58,改变58的生态环境,仍然是个未知数。
2021年7月的一个夜晚,因家里电路突然出现问题,陈然在58同城叫了一项上门维修服务。
他本以为交点小钱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来了两个男维修工人,却一股脑以近200元一个的价格把4个空气开关全换了,还要收服务费。最后,考虑到自己与两个男维修工的力量悬殊以及对方表现出来的“社会气息”,陈然不得不支付了对方1490元。
而当事后陈然想进行投诉时,才发现从自己的APP浏览记录中已无法分辨当时上门的到底是哪一家,商家电话因为是虚拟号码,无法再次辨别;再加上担心投诉后,对方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电话和地址进行报复,陈然最终决定吃下“闷亏”,咬着牙咽下这口气。
第二天,陈然依旧无法平息心中的怒气。他气愤地在社交平台上打下了这样一句话:
“58同城一生黑!”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