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北京市副市长卢彦向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作了《关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卢彦在报告中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农业发展的情况,也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问题。
卢彦说到“平谷大桃”“大兴西瓜”这些北京的特色农产品时指出,北京农业特色化发展不充分,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不高。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提升小农户组织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成绩
今年上半年,北京的小麦、蔬菜产量和生猪存栏量都有很大增长
卢彦谈到了近年来北京市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据他介绍,北京全面推行“田长制”。推进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恢复撂荒地种植13万亩。
在农业生产方面,北京2020年以来农业生产逆势上涨。今年上半年,小麦和蔬菜产量分别增长48%和33%,粮食生产受到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生猪存栏量去年增长144%,今年上半年增长70%。
同时,北京市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联动工作机制,支持建设30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提升建设郊区便民商业网点1194个。培育100个特色优质“北京农业好品牌”。3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占农业产值比重达到12%以上。
北京市还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创建房山、通州等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谷大桃、怀柔板栗2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功申报建设北京设施蔬菜和良种蛋鸡产业集群。
卢彦介绍,北京市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实施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开发“京字号”系列农产品文创伴手礼,建设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开展乡村民宿等级评定以及“大厨下乡”民宿餐饮提升活动,培育“门头沟小院”等民宿品牌。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8个、国家级和市级星级休闲农业园区151个,怀柔、延庆被列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问题
“成本比周边地区高30%左右,但生产的农产品以大路货为主”
“总体来看,近些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但与产业振兴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卢彦在报告中说,虽然北京主要农产品生产实现止跌回升的良好势头,但与2000多万人口的巨量消费需求相比,自给能力总体仍然较低。面对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供应不足,绿色有机认证覆盖率仅为12.5%。
他列举数据说,经调查,北京市8家传统连锁超市日均销售蔬菜1100吨,普通蔬菜占92%,高品质的有机蔬菜和包装净菜仅占8%。
再者,卢彦谈到了北京农业高成本与总体低效益的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他说,北京农地流转价格、劳动力、用能等成本,比周边地区高30%左右,但生产的农产品以大路货为主,与外埠农产品同质化发展,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对接。
此外,卢彦还提到了北京的地理标志产品——“平谷大桃”和“大兴西瓜”。他说,平谷区大桃种植面积22万亩,桃农7万余人,人均种植面积3亩,平谷水蜜桃平均售价仅为每斤4元左右(同为国家地标产品的无锡阳山水蜜桃每斤售价达到20元)。大兴西瓜主产区庞各庄镇,共有2577户从事西瓜种植,其中种植6亩以下的农户占到84.2%,主要通过地头采摘、合作社收购等方式销售,溢价率低,亩均产值仅3.8万元;而采取精细化耕作、走反季节高端精品路线的规模经营主体,通过订制直销、高端商超等渠道销售,亩均产值达到10万元左右。
举措
做强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支持乡村手工艺产品参与遴选“北京礼物”
卢彦在报告中提出,北京有序推进剩余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十四五”时期,蔬菜产量翻一番,蔬菜、猪肉自给率分别达到20%、10%以上。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平谷大桃”“大兴西瓜”等北京农业特色化发展的问题,卢彦在报告中也提到,“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提升小农户组织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同时,报告还提出,要编制“北京优农”品牌目录。推动高端蔬菜等高品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广专柜售卖、网络营销、可追溯管理。到2025年,绿色有机农产品总量翻一番。
在做强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方面,卢彦在报告中提出,要建设设施蔬菜和良种蛋鸡优势产业集群。抓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开发。深入挖掘现有的50项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分批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支持乡村手工艺产品参与遴选“北京礼物”。到2025年,打造300家规模以上农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报告也提出,到2025年,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4000万人次,收入达到50亿元。
建议
优化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市人大农村委员会对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认为,经过共同努力,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体系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经营体系集约带动进一步增强,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生态绿色发展、融合产业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村委员会建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着力破解当前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首都乡村振兴。
其中,建议加强区域品牌建设,重点培育整体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以此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开展高效设施农业蔬菜专用品种选育,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农村委员会还建议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道”机制,在压实基层责任的同时,支持乡镇根据所属区域的资源禀赋,自主发展适宜产业,通过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破解农业堵点、难点上,用到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上,调动起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