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工业集聚区应推广的产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产业聚集区包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 1、工业集聚
- 2、什么是工业集聚区?
- 3、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的简述
- 4、如何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
工业集聚
19世纪末,马歇尔(Marshall)第一个对产业集聚的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产业集聚最主要的动因是企业对外部经济性利益的追求,而企业的外部经济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专业化劳动的集中、基础设施的共享和信息技术的交流。区域经济学家杜能(Thunen)认为农业产业的布局是由级差地租决定的,而与自然条件等因素无关。阿尔弗雷德·韦伯认为工业区位形成的基本动力在于对成本的节约,并系统地分析了运输、劳动力等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1948年,美国区域经济学家E·M·胡佛(E.M.Hoover)认为产业集聚存在一个最佳的规模,集聚的企业过多或太少都难以产生最佳的效果。1950年,经济增长极理论的代表人物帕鲁(Francosi
Perroux)指出“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工业,它不仅本身迅速增长,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1977年,社会学家巴格那斯科(Bagnasco)提出“新产业区”的概念,将其界定为“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1998年,波特(E.M.Porter)提出企业竞争力的四个构成要素,即企业战略、要素条件、需求状况和相关产业,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企业竞争力的菱形结构,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水平。产业集聚的作用就在于促进了这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菱形结构”系统产生活力。克鲁格曼(Krugman)认为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市场需求。较大的市场规模可以保证生产的规模经济。2、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包括三个方面,即专业技术的劳动者、专业化的投入和服务、知识和信息的流动。3、产业地方化。地方专业化本身可能是一个历史的偶然,一旦生产专业化的格局出现,这一格局就会由于积累循环的自我实现机制而被锁定。马克·格拉诺维特(Granovetter)的社会文化环境理论,认为嵌入到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产业集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集聚的知识创新与扩散是以其宏观区域社会文化环境为前提的。
从理论的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出,早期的产业集聚理论强调集聚所产生的成本节约的重要作用,并将导致集聚区产业成本节约的内容不断丰富和扩充,如韦伯强调最初运输成本的节约到马歇尔强调外部性的三方面内容。近期的产业集聚理论更强调市场需求、社会文化环境等对集聚产生以及集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这些理论对产业集聚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肤浅向复杂、深刻的转变过程。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这些理论也难免表现出不充分、不完善的特征,需要新的理论予以充实和完善。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什么是工业集聚区?
工业集聚区是指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所集中的地域或地点。工业的集聚与分散都是指工业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状况,是工业布局空间特征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工业集聚作用主要有:①大规模和联合企业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②可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缩短交通运输线和工程管网,节省基建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③能综合利用原料、能源和“三废”资源,生产更多的廉价产品和减少污染;④有利于专业化和协作化,便于生产经营管理;⑤便于组织各种服务性与辅助性企业统一服务,减少社会消耗;⑥便于男女职工适当搭配,可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但工业布局不是愈集中愈好,只有在合理限度——“门槛”之内才能取得较好效益,超越“门槛”其效益会呈递减趋势,直至起相反作用。企业规模过大,会增加原、燃料和产品的供销距离,增加运费。工业过于集中对城市建设产生“膨胀病”,出现人口剧增、交通拥挤、用水用地紧张、污染严重、农副产品供应困难等弊病。而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可避免上述一系列问题,且可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使生产更加接近原料、能源产地和消费区,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工业生产均衡布局。但工业过于分散则导致企业间协作不便,各搞一套厂外设施,投资大,运输费用高,经济效益差,职工生活不便等弊病。故工业布局中,必须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既要在较大地区范围内适当分散,又要在具体地点相对集中,反对过分集中和过于分散两种偏向。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的简述
集聚区已获省发改委批准。其中一期(2007-2010年)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主要是南环路以南、高速路以北部分。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夏邑县城的西面和南面,总体规划用地面积为1143.99公顷,分为西区和南区两部分。集聚区主导产业为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西区位于夏邑县城的西面,东起西环路、西至毛河、南起城关镇城里村、北至北环路,规划用地面积325.72公顷,其中起步区112.32公顷,发展区43.09公顷,控制区170.31公顷;
南区位于夏邑县城的南面,北起南环路、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南约800米、西起毛河、东至东环路,规划用地面积818.27公顷,其中起步区106.92公顷,发展区456.68公顷,控制区254.67公顷。
如何推进产业聚集与升级
一、构建产业体系,加强集群发展
现代产业体系的构成不是独立的,而是产业链条健全、专业协作机制完善、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既有主导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多层次联合发展,又有三次产业的相互促进。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实现县域内各产业的关联、组合发展。主导产业生产技术先进,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其他产业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特色,结合主导产业的导向,积极做好专业分工和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产业集群。二是实现各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集群发展的基本环节,产业集聚区、专业产业园区是集群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商务中心区是集群发展的战略重点,各产业园区的协调均衡发展能够加强三次产业的联系,形成互促、互动、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实现各产业园区低碳环保发展。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以“建设生态宜居郏县”奋斗目标为工作要求和标准,形成优化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共识。
二、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质量效益
近年来,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投资增速连年保持在20%以上,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由于多年的快速增长,投资总额已接近GDP总额,投资增幅的上行空间变窄,持续增长压力日显。因此,必须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提高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高新产业体系,把新兴高新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工业产业集聚平台为载体,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服务业产业集聚平台为载体,引导社会投资向第三产业倾斜,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研究与开发、电子商务、法律、资询、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以农业产业集聚平台为载体,加快土地流转,延伸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链条,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二是推进各集聚区内项目建设进度,紧抓建成项目的投产达产。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开工条件,争取尽早动工建设,对久拖不动的项目启动退出机制。坚持实行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制度,解决问题,积极支持,促进项目尽早投产、达产,尽早将投资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效益。
三、注重科技发展,强化创新驱动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化,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和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关键。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以科技创新破解经济发展的要素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一是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建设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培育扶持力度,落实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示范机制。积极申报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二是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结合集聚区内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探索建立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面向社会搞好技术服务。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研究和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培养、引进、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努力建设一支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紧扣产城互动,发展惠及群众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因此,产业集聚发展应与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产兴城、依城促产。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需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与城市建设有机对接。按照产城一体发展思路,统筹各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和城市建设,强化功能集合构建。推进产业园区内金融、邮政、卫生医疗、生活服务区等功能设施项目的建设;推进城镇与产业集聚园区发展规划和设施建设的无缝衔接和功能共享,提升产业集聚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二是以产业集聚发展带动人民增收。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是人口集聚,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劳动力的流向。要及时引导和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并且注重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工业集聚区应推广的产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产业聚集区包括、工业集聚区应推广的产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