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盘县产品推广,以及盘县产品推广公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目录一览:
- 1、贵州地质资源环境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潜在价值
- 2、请问谁知道 中国水资源减少和水资源污染每年的具体数据?
- 3、贵州乌蒙大草原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 4、茶对贵州的影响
- 5、中国将促进区域农业统筹发展,三大类型区域是什么?
- 6、贵州特产水果有哪些
贵州地质资源环境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潜在价值
杨胜元 毕坤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贵阳,550004)
摘要 本文试图从开发地质资源环境与发展农业经济的角度,阐述地质资源环境在发展农村经济取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在此基础上预测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重大潜在经济价值,为农业地质工作服务于“三农”增加信心,为农业部门与地质部门配合放心,共同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关键词 潜在价值 农业经济 地质资源环境 贵州
前言
地质资源环境应该包括地质资源和环境地质两部分。地质资源是指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岩石、矿产、水等基础物质。环境地质是研究水、土、光、热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气象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等的内在联系。在农业地质的研究过程中,在传统农业以土壤为基础的生产模式基础上,第一认识岩石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场所,尤其是优质农产品对地质环境的选择性和依赖性很强,得出了开发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结论。第二开发普通硅酸盐岩岩石,整体提取多元素、低剂量离子型液体矿肥,定名为金五谷叶面肥。开发过程中进行了4年的农田种值对比研究试验,验证了该肥料确实能够提高粮食作物产量,从而取得了普通岩石资源开发利用和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双重突破。所以认为,开发地质资源环境有很大的潜力,开发结果将为人类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开发农业地质资源环境与发展农业经济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经过20多年农业地质工作者正在艰苦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完全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水平。由于地质与农业结合是一个新鲜事物,本身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社会地位还没有稳固确立,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农业地质的推广应用步履艰难,要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须做很多工作。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领导用农业地质研究成果完成政府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开发社会资源,用农业地质的科技成果,提高人们对开发地质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把农业地质工作推向深入。
1 贵州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
1.1 岩石地层特征
经过几十亿年的沧海桑田,贵州17.6万km2的国土面积上,沉积了前震旦系经过区域变质的硅酸盐岩,厚度达20000m,震旦系至白垩系沉积的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厚度达10000m左右,还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火成硅酸盐岩,未成岩的松散堆积层厚度0至20m左右。
1.2 岩石分布特征
(1)分布面积。前震旦系区域变质的硅酸盐岩,分布面积约30000km2。震旦系至白垩系沉积的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分布面积140000km2,其中碳酸盐岩约1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1.9%。火成硅酸盐分布面积大约6000km2,玄武岩分布面积最广泛。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面积最广,主要覆盖在各时代地层出露的斜坡和低凹部位,分布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80%,松散堆积层的松散性质决定了人类开垦的力度,贵州5600多万亩耕地主要开发在最年青的地质体上。
(2)岩石地层由老到新从东向西分布。黔东南及梵净山集中分布了6亿年前的变质岩,向西往黔南、黔中、黔东北、黔北、黔西北到赤水,基本格局依照震旦—寒武系到侏罗—白垩系的分布规律。
(3)在黔南、黔中、黔东北、黔北、黔西北地区,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基本上呈条带状互层分布。
(4)玄武岩集中分布于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六盘水市,黔中地区有少量的分布。
(5)碳酸盐岩分布占61.9%,形成了贵州以喀斯特农业生态为主的特征。
(6)贵州是一个没有大面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成片分布的山区省分,岩石出露地表最多又是贵州省的一大特征。
1.3 岩石类型及风化特征
(1)岩石类型:分为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两大类。进一步细分见表1。
表1 岩石类型及矿物成分统计表
续表
(2)风化特征:两大类岩石的风化产物有很大的差别,形成不同的土层环境。硅酸盐岩抵抗风化的力量弱,硅酸盐岩风化后,有时岩石和土的界限难于区分,岩石就是土,土就是岩石。风化结果为以硅铝含量为主的砂土、亚砂土、含砾砂土,在裸岩地区形成土层的速度比较快,一般没有进行统计。碳酸盐岩以溶蚀作用为主,风化过程中钙镁大量流失,残留下来的物质以黏土为主。碳酸盐岩风化后,岩石和土的界限十分清楚,土层形成的速度大约1万年堆积1cm左右。
2 贵州农业生态环境特征
生态环境包括水、土、光、热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气象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等,它们的作用集中反映在地壳表层的界面上。根据2000年贵州农业资源状况报告,通报了“贵州各县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的分析比较”,用①地面平均坡度,②10℃气温的热量条件,③光照条件,④水分条件,⑤平坝、丘陵和平地,⑥石漠化面积比例,⑦森林植被,⑧水土流失,共8项量化指标,以县为单位将贵州划分为:12个自然条件最好的“金三角”县;19个自然条件较好的县;46个自然条件中等的县;9个自然条件较差的县。这是环境地质综合因素作用的例证,对讨论贵州农业生态特征提供了参考资料,但遗憾的是缺乏地质的重要因素,应该加上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将更加完善。
2.1 比较优势
(1)生物资源优势。贵州有500多种食用植物、1800种饲料植物、40多种农作物、100多种蔬菜、127种果树、500多种菌类、3700多种药材、六大优势林木生长。
(2)地方特色农产品。优质水稻和蛋白玉米、“双低”优质油菜、马铃薯、苦荞、名优茶、优质辣椒、反季节蔬菜、名特优水果、香料产品、中草药、富硒农产品、经济林木等。
(3)贵州气候水热同期,属于丰收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4℃~18℃,在10℃的有铲积温3500~5500℃,无霜期260~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mm,属于雨量较丰富的地区。
(4)农业用矿产煤、硫铁矿、磷矿、白云石、石灰石、含钾岩石、海绿石、富硒岩石、石英砂岩等资源相当丰富。
(5)贵州已开垦的耕地面积5600万亩左右,人平均占有约1.5亩。有以下优势:分布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水热条件好;山区立体生态环境多种多样;成土母质种类多,土壤类型多;化肥、农药施用量少。
2.2 比较劣势
(1)森林覆盖率低,为国土面积的20.86%。水土流失严重,为国土面积的43.6%。
(2)土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耕地质量差,有86%的耕地土层厚度小于lm,其中40%的耕地耕土层不足15cm。中低产田地占耕地面积的78.6%。25°坡度以上的耕地占全省耕地的20%。不土流失导致耕地每年以11.4万亩的速度减少,加上人口膨胀,2000年人口总数3500万,274万人未达温饱,返贫率达20%。
(3)“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农村380万人饮水困难,50%的田和30%的土得到保灌和半保灌,大部分田地靠天吃饭。
(4)全省喀斯特面积为61.9%,喀斯特地貌的客观存在,石漠化为国土面积的12.8%,使贵州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加重了对气候资源的依赖性。并有石质荒漠化土地2083.2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9%。
(5)全省平均坡度值17.78°,6。以下占13.5%,6°~15。占26.85%,15°以上占59.65%。全省平均海拔1110m,500m以下占4.75%,500~1500m之间占78.96%,1500m以上占16.47%。全省山丘面积比重大(92.5%),山间平地仅占7.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和大型山间盆地支撑的省分。
(6)气候资源水平分布不均匀,造成多样性的变化;日照少,阳光资源不足;倒春寒,伏旱,洪涝、冰雹、秋风、绵绵雨等灾害时有发生。
3 地质灾害与农业生产关系
3.1 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灾种
(1)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体发生形变和位移,而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灾害之一,是破坏资源和危害环境最大的灾害,属于环境地质的范畴。地质灾害按照成因分类,可分为自然动力作用形成的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作用形成的人工动力型,两种因素兼而有之称为复合型。按照地质灾害形成后的运动速度,分为突发型和累进型。
(2)灾种。自然动力型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区域分布较广泛。人工动力型主要发在城市、交通建设,地下水抽取区。复合型是党见的地质灾害。根据调查贵州有20个的灾种,广义的灾种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山麓堆积、侵蚀、风化、塌陷、地裂、矿产资源损失、瓦斯爆炸、废石堆积、病害水库、地面沉降、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岩溶塌陷、岩溶水涝等。狭义的地质灾害仅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矿坑突水、地面沉陷。
突发型地质灾害以个体和群体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属之,有我发生历时短、爆发力强、成灾快、转化性及诱发性。如1988年和1995年晴隆重大厂及开阳磷矿崩塌、滑坡、泥石流。累进型地质灾害是一种慢性地质体形变,为物理、化学、机械和生物的变异迁移作用,缓慢累积而成的灾害,面积大、范围广、危害逐步加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危害最大。如贵州西部和南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及石漠化,导致生态环境脆弱。
3.2 地质灾害与农业生产关系
根据贵州地质灾害灾种及灾害分布的调查结果,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地质灾害类型中已阐述了狭义地质灾害的破坏性,下面按地质灾害属性和灾害类型,介绍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气象灾害作用于地质体而产生岩石和土壤流失的灾害,其特点是面积大、时间长、直观性弱,必须长期监测或遥感信息分析计算,才能提供比较可靠的数据。贵州国土面积17.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6.1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5%。全省土壤侵蚀量达28556万t,每年从土壤中流失的氮一项高达25万t。贵州西部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威宁县国土面积6925km2,水土流失面积4236km2,占国土面积67.3%。赫章县国土面积3249km2,水土流失面积2156.5km2,占国土面积66%,金沙县国土面积2528km2,水土流失1109km2,占国土面积的43.88%,流沙量469万t。六枝国土面积1792km2,水土流失1043km2,占国土面积的58.2%,流沙量318万t,每年每亩耕地流沙量2.8t,水36t,氮素0.87kg,磷0.55kg,有机质7.6kg。年土壤侵蚀模数为4307t/km2,平均每年流失53万t泥沙、156.73万t氮、1万~4万t磷,4135.2万t有机质,全省每年耕地减少1.33万ha(19.55万亩),毕节地区耕地流失面积85.33万ha(1279.95万亩)。(以上数据出自贵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和贵州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编的《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2001年)
以上看出,在贵州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下,水土流失灾害相当严重,导致耕地减少,土层减薄,肥料流失,江、河、湖泊泥沙堆积,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加快。
(2)泥石流:它的发生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常发生在雨季地质体边坡不稳的地区。1989年初查,全省泥石流50处,规模1万~100万m3,毁田1.5万亩,毁房数百间,伤亡150余人。1994年贵州醅地质灾害详查,泥石泫290处,毁房1000余间,搬迁200余户,破坏耕地6000亩,公路、桥梁、铁路多处受损,伤亡3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人民币。
(3)岩溶洪涝:1989年全省岩溶洪涝统计,大于500亩有44处,总淹面积7万亩以上,1994年贵州西部调查为552处,水淹面积数千亩。
(4)滑坡:1989年全省统计滑坡285处,1994年贵州西部有滑坡2036处,毁房万余间,毁地约15万亩。
(5)其他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其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3.3 地质灾害分区
(1)根据地质背景、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及灾害分布和发育强度,将全省地质灾害分为6个区11个亚区(略)。
(2)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程度分为:Ⅰ毕节、六盘水、盘县为频发区;Ⅱ安顺、贵阳、都匀为易发区;Ⅲ黔东、黔北、黔西南部分为弱发区。
4 地质资源环境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岩石(包括最年轻的地质体—土壤)是农业地质资源的主体。
(2)农作物受地质环境控制有成片分布的规律性。
(3)矿物元素在农作物中的核心作用。
(4)潜在地质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5)矿物元素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切入点。
5 农业生态地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和模式
5.1 功能
(1)在优生地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不同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因地制宜在优生地质环境地区扩大种植面积;
(2)指导什么优质品种种植在什么地区,什么地区种植什么优质农产品;
(3)引进的优质品种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优生地质环境种植;
(4)对品质退化的优质品种采取补救措施,改善其质量;
(5)优质品种种植结果,能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
(6)经过生物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建立数据库,为名、特、优农产品、保健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开发,提供扎实的基本数据;
(7)查清产品质量、规模、生产水平,为集约化生产和招商引资提供扎实的论证资料;
(8)促进经济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为农业扶贫致富服务;
(9)建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种值结构,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10)建立生态观光农业,为旅游业连线、连片增添农业风光。
5.2 农业生态地质的农业生产模式
优良品种+优良地质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环境+矿物元素的综合平衡效应+科学的耕作技术=优质农产品
6 利用地质资源环境发展农业经济初显貌端
6.1 黔南烤烟地质环境种植试验获得的经济效益
1989年到1991年经过三年的黔南烤烟地质环境种植试验,取得增产增收入的效果(表2),但是没有进行推广。
表2 黔南烤烟地质环境种植试验效果统计表
续表
6.2 优质富硒大米的经济效益
贵州处于我国的富硒地质环境地带,主要的富硒地层有寒武系、石炭系、二系叠,目前富硒优质大米在开阳、丹寨、麻江、湄潭开发成功,以麻江为例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3)。
表3 麻江县硒锌优质米生产统计表
6.3 优良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在农业大致研究过程中,统计了贵州部分优质农产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证实了优质农产品对地质环境的选择性、依赖性、适应性,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普遍高于普通农产品(表4)。
表4 贵州特色农产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续表
6.4 开发新型矿物肥料产生的经济效益
经过10年不断创新的研究,用硅酸盐岩的普通岩石开发一种多元素、低剂量的矿物液体叶面肥,起名为金五谷叶面肥。进行了四年农田种植试验,取得了岩石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增加产量的重大突破,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方法。
6.4.1 促进水稻增产的关键作用
金五谷叶面肥能促进水稻幼年期发育生长,特别是促进水稻的分蘖作用,奠定水稻增产的关键(表5)
表5 金五谷叶面肥种植水稻分蘖统计表
6.4.2 水稻种植试验的有效增产效果
表6中列举的水稻增产率为5%~32%,说明该肥料的作用,施肥结果水稻最高产量达到1011kg,提高产量200多kg,农民每亩投入20元,收入增加400元以上,农民得到相当大的实惠。
表6 历年水稻种植试验结果统计表
6.4.3 玉米种植试验的有效增产效果
在开阳、毕节、贵阳玉米种植试验,同样获得增加产量30%左右。2004年请黔东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玉米获得增产,投入与产出比亦为1∶20左右(表7)。
表7 历年玉米种植试验结果统计表
6.4.4 其他农产品的有效增产效果
在种植水稻玉米的同时,进行了油菜、辣椒、苤蓝、苹果、李子、梨子、桃子、杨梅等品种的种植试验,一般都获得增加产量10%~28%的效果(表8)。
表8 其他农产品种植试验结果统计表
注:水果仅根据少量样品称重对比,没有计算亩产量。
以上结果虽然具有典型性,但重复出现的几率比较高,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7 地质资源环境开发的潜在价值
上述地质环境的直接开发利用和地质资源的改造利用工作,现在还处于没有吐露锋芒的研究阶段,所做的工作仅是冰山的一角,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价值潜力十分巨大。目前只能根据研究成果取得的资料进行预测,也就是说应该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的预测,预测结果希望能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通过推广逐步唤醒农民自觉实施,从种植业的角度真正让农民得到增加收入,为农业县减免农业税后增加财政收入。
7.1 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
7.1.1 开发富硒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富硒大米和茶叶
贵州遵义、金沙、息烽、开阳、余庆、施秉、镇远、三穗、麻江、丹寨、台江、江口、铜仁、都匀及西部毕节、六盘水的广大地区,都属于富硒地质环境,利用大米和茶叶对硒元素的亲和力,从岩石和土壤中吸收呈吸附态的硒元素,生产富硒大米和茶叶。贵州水稻种植面积1250万亩,开发200万亩,每亩产稻谷600kg,生产大米420kg,可生产8.4亿kg富硒大米,每公斤6元,产值50.4亿元。在富硒地质环境发展富硒茶叶,也可以提高成倍的经济收入。
7.1.2 开发优良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
贵州岩石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全国之最,在划分地质环境优劣势的基础上,利用优良地质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进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品种,种植出来的品质达到优质产品。开发优质大米100万t,4000元/t,产值40亿元,开发优质玉米100万t,2000元/t,产值20亿元,开发优质水果10万t,3000元/t,产值3亿元,开发优质辣椒30万t,7000元/t,产值2.1亿元。开发农业观光旅游20个点,可创产值一亿元,开发名优茶提高产量达到25%,可创产值近亿元,开发优质烤烟,提高产量和质量,生产极品香烟10万条,每条300元计算,创产值3000万元,以上累计约68亿元左右。
7.2 岩石资源的开发利用
7.2.1 金五谷叶面肥生产的经济效益
金五谷叶面肥生产的工艺流程已经成熟,经过计算生产100万瓶的利润为200万元。
7.2.2 金五谷叶面肥用于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
(1)农民获得的经济效益,体现金五谷叶面肥的社会效益。若按每亩地平均增加产量20%,以目前贵州稻谷的平均产量500kg计算,增产100kg,可增加收入200元。生产优质农产品再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增长点。
(2)如果贵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用500万亩的面积推广金五谷叶面肥肥种水稻,在2002年平均亩产427kg的基础上提高15%,每亩可增加产量64kg,年增产稻谷3.2kg,每千克2元,创产值6.4亿元,产生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3)如果在五年内全面推广,可把贵州粮食产量提高到1400万t左右的水平,提前五年实现省委、省政府到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1385万t的目标。增长粮食产量296万t,创产值88.8亿元。贵州每年需要外调粮食100万t左右,到时可以不进口粮食达到自给自足。
(4)其他农产品增产的社会效益。以辣椒、油菜为例每年增产可创几亿元的收入。
(5)农产品增产后在流通领域又产生比较大社会效益。
8 结语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年,已发生过几次通货膨胀,基本上都与粮食供应不足有关,2004年出现的物价上涨也与最近几年粮食产量下降有关。因此,都党中央、国务院把粮食安全作为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狠抓粮食生产,并且要求科技部门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行科技创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通过地质与农业相结合产生的科技资源,开发地质和环境资源一起为农业服务,达到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一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毕坤.论贵州茶叶矿物元素研究.贵州地质,1997.14(1):9~20.
[2]毕坤.论潜资源在生态农业中的作用.贵州地质,1995,12(4):334~350.
[3]毕坤.论矿物元素在农作物中的综合平衡效应.贵州地质,1998,15(1):61~67.
[4]毕坤.论贵州茶叶品质与地质环境关系.贵州地质,1997,14(2):105~120.
[5]高尚玉,毕坤.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钙镁补偿研究.贵州地质,1995,12(1):75~80.
[6]毕坤.黔南烤烟的农业地质种植试验研究.贵州地质,1994,11(1):75~80.
[7]陈蓉,毕坤.贵州地质环境与优质大米关系研究.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3,32(5)98~102.
[8]陈蓉,毕坤.论矿物元素是地质与农业结合的切入点.成都理工学院,2003(5):53~57.
[9]毕坤等.用潜在资源提取有效态元素研究.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10]毕坤等.农业生态地质环境与优质农产品.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11]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等.贵州地质环境与优质农产品关系.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
[12]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等.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
[13]杨浩.农产品地质学及其发展前景.80年代地质地球化学进展,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
[14]李正积.地质与农业.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5]张宗祜.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1.
[16]徐庆毅.二十一世纪生物技术工程新前沿.中国生物工程协会会刊,生物工程进展增刊,1998.
[17]林年丰.医学环境地球化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8]张宗祜.关于农业地学今后研究的几点意见.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1999:1~4.
[19]邵时雄等.农业生态地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1999:5~21.
[20]陈昌笃.地质生态学的趋势.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2001:27~31.
[21]金日光.我国农业地质的微观根本问题——农土缺乏生命动力源(素).中国农业地质研究新进展,2001:22~25.
[22]曾群望等.云南生物地质环境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23]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4]刘英俊等.元素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25]岩石矿物分析编写组.岩石矿物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6]王夔.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89.
[27]邹邦基.微量元素与微肥使用.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28]何立等.喷施宝的开发与应用.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
[29]朱裕贞,苏小云,路琼华编.工科无机化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0]张洪渊,万海清.生物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1]高吉喜等.21世纪生态发展战略.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
请问谁知道 中国水资源减少和水资源污染每年的具体数据?
近年来,为有效监控水资源污染防治状况,国家和自治区水资源控制监测网分别对我区黄河、西辽河、额尔古纳河等6个外流河水系,以及黑河、艾不盖河等7个内流河水系的干、支流共计26条河流,3个湖泊,2座水库的地表水水质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对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鄂尔多斯等10个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监测。
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我区主要河流大部分河段为Ⅲ类、Ⅳ类水质,有轻度或中度污染,但有些河段或支流为劣Ⅴ类水质,属重度污染。如:黄河入境段、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海拉尔河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属重度污染。有些湖库水质明显变差,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如:乌梁素海、岱海等。监测10个市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除呼和浩特、赤峰、满洲里3市的水质无超标外,其余7个市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是氨氮、总大肠菌群指数超标。包头市、呼伦贝尔市的城市饮用水主要是地表水,包头市地表水源水质超标主要是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呼伦贝尔市地表水源水质超标主要是铁、锰指数超标。这7个市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除呼伦贝尔市为天然本底偏高所致外,其他6个城市均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超标排放和渗漏所致。
2004年全区废水排放量为5.256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284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2.9720万吨,分别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3.5%和56.5%。全区12个盟市中,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依次为包头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排放量分别占全区排放总量的33.5%、18.5%、9.4%。全区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较大的依次是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呼和浩特市,分别占全区排放总量的26.0%,20.4%、13.3%、10.5%。
由此可见,目前我区几乎所有河流、湖泊直至地下水程度不同的被污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所致。
二、我区水资源污染防治状况
我区各地对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的程度正在逐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和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已经把防治水资源污染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认真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加强配套法规和制度建设。近年来,我区各级政府在认真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法》的同时,依法制定了配套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治理的法规及制度措施。包头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包头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包头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黄河包头段水源水质污染应急预案》;通辽市根据国家《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结合西辽河通辽段的水污染实际状况,编制了《通辽西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巴彦淖尔市针对在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并实施了《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方案》;乌海市为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等工作,在编制出台《乌海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乌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了《乌海市水环境容量技术报告》、《乌海市焦化废水治理技术》和《黄河石嘴山——乌海段氨氮污染现状调查报告》。所有这些都为我区有效地防治水资源污染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十五”期间,全区各地从提高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能力着手,大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扩建和兴建了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并对重点污染企业污水处理排放工程进行了重点整治,从源头上加大水资源的防治力度。包头市利用2.65亿元的日元贷款,在完善原污水处理厂功能的基础上,又建设了北郊水质净化厂和东河东、西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配套工程。同时,还投资3.81亿元,完成了包钢总排污治理、包头啤酒厂废水治理、明天科技山泉化工厂高浓度含酚废水治理、亚麻厂含果胶有机物废水治理等一大批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通辽市计划投资4.54亿元建设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中总投资1.44亿元日处理污水13万吨的通辽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部分旗县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在改建或扩建原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并投入巨资对沿河重点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治理。乌海市累计投入1250万元对沿黄的9家重点污染企业污水排放工程进行了重点改造,还建设了150个污水储备井,以缓解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巴彦淖尔市为解决华章纸业和美利北辰纸业两个重点污染源,2004年投资近1.2亿元完成了境内黄河中段污水达标排放治理工程。2005年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沿黄河污染企业的污水处理工程。近两年内,还积极引导上述两家造纸企业投资1.1亿元建设碱回收工程,以降低水污染排放总量,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解决了污水不进黄河的问题。
(三)积极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保护浅层地下水。通辽市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管理力度,实施“5820”工程,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舍饲禁牧轮牧,以及封育山林、禁樵禁采等措施,使科尔沁沙地在全国四大沙地中率先实现了沙化总体性逆转的趋势。同时加强对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及畜禽养殖的污染控制,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缓解面污染源对水资源的污染。呼市根据奶牛数量增加、粪便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不失时机提出奶牛进小区实行规模化饲养,并出台了提高小区里收奶价格的政策,控制饲养业的面源污染。
(四)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有效监控重点水源地水质变化。近几年,我区各级环保、水务部门从当地水资源管理实际出发,充分应用高科技监测手段,积极建设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在重要水源地及面积较大的水域设立自动监测站,全天候地对水质进行有效监测,实时掌握各站(点)的水质监测信息。包头市对黄河包头段的三个水源地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并在画匠营子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对黄河包头段水质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随时可以得到黄河水质变化监测数据信息。乌海市、巴彦淖尔市等地也在境内河段设立了水质监测站(点),建立起了水质监测网络,加大对饮用水水质监测力度。乌海市根据水质监测报告,严禁饮用自备井、浅层水,及时封闭污染严重水源井。巴彦淖尔市对黄河总干渠水质及受砷污染地区的水质实施定期不定期的监测。
三、我区水资源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在水资源污染防治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水资源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全区水资源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黄河等河流污染问题。一是黄河在进入内蒙境内已属于劣Ⅴ类水体,主要污染物中氨氮严重超标。直接原因就是黄河上游宁夏石嘴山市有10多家企业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排黄河,造成黄河水进入乌海市时常年Ⅴ类或劣Ⅴ类水质。二是存在着两个潜在的黄河污染源。一个是巴彦淖尔市前旗成千吨的污水被高出黄河水面两米的拦污水坝挡在坝内。另一个是包钢尾矿坝(工业旅游森林)有上亿吨的洗矿废水存放,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污染黄河的两颗定时炸弹”。一旦出现险情,必然污染黄河水,后果不堪设想。三是黄河水功能区划不尽合理。黄河包头段上游主要是工农业用水,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Ⅳ类,包头是内蒙古唯一生产、生活都用黄河水的城市,上游来水到达包头断面时达不到Ⅲ类水质的要求,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四是国家设在乌海市的黄河水质监测断面,远离黄河水进入乌海市的入境断面,监测结果难以证明黄河水进入乌海市境内的实际情况。为了及时掌握入境的黄河水污染最新情况,乌海市在黄河水入境处,专门设立人工监测点位点,定时监测黄河入境段水质。目前,此项工作经费严重短缺,难以继续维持下去。
西辽河、海拉尔河等河流的污染问题,虽不如黄河严重,但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进行综合治理。
(二)湖泊水库的污染问题。我区湖泊较多,其中水面在100平方公里的湖泊仅有7个。目前,这7个湖泊水质不同程度遭受污染。其中乌梁素海污染最为严重。其主要污染源为农田退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湖内水生植物腐烂沉积造成水体恶化和富营养化,水质已成为劣Ⅴ类水体。乌梁素海由于营养物质的增加和积累,水生植物过量生长,致使湖底每年以6—9毫米的速度抬高,据专家推测,若不及时有效治理,40年内,乌梁素海将退化为沼泽地,将失去调节生态的重要功能。而解决乌梁素海水富营养化问题,一是要严禁向该地区湿地排放污水;二是要给乌梁素海进行水质置换,每年需要补给水量1亿多立方米,按现在收取资源费标准过高,本地区无能力承受。三是要进行水草综合利用,这是目前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乌梁素海先后进行了草鱼转化水草试验和水草收割试验,均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底泥氮磷含量高的湖泊水库,更易于发展草鱼转化水草项目,实现生物治污,但因政策和资金的原因,上述两个成果还不能大面积推广。乌梁素海是我区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内蒙古第二大湖泊。也是河套地区7000平方公里耕地灌溉排水系统中唯一的蓄排水通道。根治乌梁素海污染问题刻不容缓。另外,呼伦湖、黄旗海、岱海、莫力庙水库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极早防治。
(三)工业污染问题。当前,我区一些地方追求经济指标,忽视环保指标的现象非常突出。有些企业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利益的趋使,环保意识非常差,多数企业水污染治理措施不到位。有的企业甚至根本不执行“三同时”制度。通辽市的开鲁兴利药厂、天蒙羊绒集团、万顺达淀粉有限公司、草原兴发公司在通辽市的几家屠宰厂,都是在没有任何污水治理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生产,排放污水严重超标。有些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的重点污染企业,虽表面上执行了“三同时”制度,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成本核算的影响下,非法停止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偷排污染物的反弹现象时有发生。有一些老企业虽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造,但污染治理设施与现有生产能力不配套,排污口不规范,废水采取明渠、漫流等方式排放。有的企业在“一控双达标”过程中,已经被政府批准和法院裁定停破产企业,但在未进行任何治理的情况下,通过招商、转制等形式重新恢复生产。还有个别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新建、扩建项目,造成老污染源治理尚未完成,又产生新的污染源。
(四)城镇农村地下水污染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有的城镇尚未建设污水处理厂,集中排放入网率普遍较低,个别旗县没有集中排污管网,污水基本处于无组织排放自流漫渗。有的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不能正常运行或半运行,处理后的污水不能达到排放标准,变分散排污为集中排污。多数盟市所在地的城区及下属各旗县所在地,地下浅层水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通辽市城区地下50米以上地下浅层水由西到东污染越来越重。乌海市浅层水污染较为严重。
(五)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近几年,环保问题虽已成为百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全社会特别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负责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地方保护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盛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领导“重经济、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重局部、轻全局”的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不少污染企业宁交排污费也不愿治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环境管理上,出现的经费不足,手段落后,措施不利,赏罚不明,已成为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的“软肋”,所有这些都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四、几点建议
(一)尽快建立全区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自治区政府应尽快制定全区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形成水污染防治应急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配备应急设备,保障应急信息畅通,建立专家和技术支持系统,提高流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变能力。特别是黄河上游两颗“定时炸弹”,即巴彦淖尔前旗污水坝和包钢尾矿坝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加紧制定相应预案,防患于未然。
(二)科学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有效管理。我区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要科学编制我区的黄河等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的保护规划。各地还应紧紧围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进一步加强水资源污染防治的相关工作,科学规划,完善制度,规范执法,有效管理。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水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防止面源污染;严格监管规模化畜禽养殖,大力发展节约型生态农业,建设有机食品基地,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建立科学的用水机制,确保河流合理的径流量,统筹安排流域各段的生态保护,控制水土流失。
(四)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全区各地水资源污染防治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滞后,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利用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污水处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下运行。治污企业市场化运作程度低,环保产业没有形成现代化规模。因此,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水资源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制定和完善配套的优惠政策,运用价格、财税等有利于水资源保护的经济杠杆调控社会环境行为,积极培育环保产业形成、发展和壮大。
(五)实行“一票否决制”,依法遏制水资源污染。全区应严格执行国家《水污染防治法》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依法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抓好黄河内蒙古段、西辽河及海拉尔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以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基础测定环境容量,进行总量核定与分配,确定污染物削减目标任务并分解到各排污单位。推行综合排污许可证制度,做到依证管理,按证排污,违证处罚。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对不达标企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严把新上项目审批关。逐步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的制度,包括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环保考核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度和问责制度。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在实绩考核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执法、监测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培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能力。
贵州乌蒙大草原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贵州乌蒙大草原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2013-12-06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坪地彝族乡小树林村。
贵州乌蒙大草原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20222085666839Q,企业法人韩信,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贵州乌蒙大草原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旅游景区的投资开发、策划、规划、经营与管理;旅游产品投资、开发及宣传、促销、展销;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商品信息中介服务;旅游业务咨询;礼仪服务和会议服务;展具、场地出租;文化活动的策划、推广;企业形象设计、推广; 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旅游服务培训、推广;景区相关配套服务;销售:建材、钢材、五金交电、矿山机械设备。住宿、餐饮、滑雪服务、滑雪教学、建设滑雪场内配套设施、索道及配套设备的开发、研制、设计、投资建设及经营。)。在贵州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贵州乌蒙大草原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贵州乌蒙大草原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茶对贵州的影响
在古人类中,古黔濮苗民族,是贵州茶叶利用和饮用的开拓者。
贵州山地大量的天然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简便的栖息场所;各种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提供了丰厚的食物;大面积碳酸盐岩出露,为古人类打制各种石器,提供了方便。黔西县观音洞出土的多达4000余件石制品和23种动物化石,普定县穿洞出土的近千件骨角器,让我们认识到早在24万年前,在贵州高原这块神奇多彩的土地上,便已活跃着古人类的身影。贵州高原先后发掘的化石中,还有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水城人和大洞人,属于晚期的智人,称为穿洞人和兴义人。这些古人类,与早在100多万年前就已大面积繁茂的茶树同生共长。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认识了茶。
据史料记载,贵州在夏朝以前,称赤水,殷周时称鬼方,春秋初期称南蛮。有众多方国,牂牁国最大,首府夜郎邑。战国时,夜郎日渐强盛,并又形成了夜郎国。据《贵州古代史》载:“建立牂牁国的民族,当是西南古老的土著濮人。”即今天仡佬族的先民。就是他们,在远古年代,不断开拓着贵州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不断让原产地的茶叶得到利用和开发。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西南夷中的濮人已种茶和利用茶。《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当时,今贵州北面的几个县,如务川、德江、沿河、正安等县,即为巴蜀辖地,既然当时茶叶已经成为进献给周武王的贡品,或者叫礼品,可见当时的濮人,不仅发现了茶,而且能够制作出味美可口的好茶,否则是不可能作为贡品或礼品,进献给周武王的。
3、汉代,贵州绿茶已经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并出现了茶树种植园的记载。据晋•傅撰《七诲》,在叙述当时各地的名特产品时,提到了“南中茶子”。作为古代地理名词,南中相当于现在的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三省。三国以蜀汉为根据地,故指巴蜀以南之地为南中。这一句说南中产茶子,自然也就产茶。据庄晚芳的解释:“当时种茶树,要到南中去选取茶子,这是可信的。当时茶树种植未广,而南中这一广大地区是茶树起源地,茶品好。”这说明,当时的濮人制作的茶,已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又《华阳国志•巴志》还记有“园有芳蒻,香茗。”武王克殷后的巴国,包括今四川南川以西,贵州桐梓以北地区。这又说明,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后的800年间,贵州北面几个县不仅已经能够生产好茶,而且开始出现种植茶树的茶园。
4、古代汉语中表明茶字含义的多个汉字,与贵州山地今少数民族方言有关联。荼、苦荼、檟、蔎、荈、诧、茗、皋芦、锅芦等古代代表茶的汉字,中外学者认为与贵州山地少数民族的方言有关。贵州苗族的茶字方言有几种发音:西部高寒山区织金平桥苗族称茶为“阿沱”;黔西南州贞丰县坡柳苗族称茶为“将”;安顺苗族称茶为“及”;黔南贵定、龙里、惠水三县交界处苗岭主峰云雾山地哈爬苗称茶为“几”;遵义地区湄潭矛坪山地部分苗族称茶为“刷”。其他民族也如此。如黔南布依族叫茶为“荈”、“改”之音;黔西南州贞丰布依族称茶为“杀”。黔东南州黎平侗族称茶为“谢”,安顺仲家称茶为“者”。盘县老厂彝家称茶为“爬拖”。日本著名茶学专家桥本实在近著《茶树的起源》中写道:“居住在湖南、贵州山地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其发音为‘tujia’,与中国茶的古字“荼”、“檟”的发音相近,似可以认为中国茶的发源地在这一带。”可见,贵州少数民族,当时的濮苗民族,是最先利用茶的先民,他们曾经为中国和世界茶叶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5、夜郎时期的市场上,已经出现茶叶商品交换。《贵州古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概述:“在夜郎市场上,除了僰僮、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构酱、荼、蜜、雌黄、丹砂等商品,商业较发达,市场是相当繁荣的。”《贵州古代史》的概述是有依据的。《华阳国志》云:“平夷县,山出荼蜜。”唐蒙在经过夜郎去南越的路上,曾看到路途有构酱和荼蜜作为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可见此时的古黔濮苗民族,已经把蒸煮枝术运用到了茶叶加工上。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水稻生产的发展,社会的需要,促使他们在制茶工艺上获得突破性进展,成为贵州名茶创制的先驱。
6、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武帝时,巴蜀的茶叶已被运到甘肃武都出售。查贵州古代史,汉武帝时的蜀郡未包括贵州地,而巴郡包括今贵州境的道真、务川、德江、习水等县。这一时期,作为巴郡的重要产茶区,其茶叶被卖到甘肃武都,也就不足为怪了。
自古以来,我省就是一个产茶大省,出好茶出贡茶,曾经辉煌。
如今在中国茶叶的王国里,我省茶叶所处的位置显得十分弱小。在全国17个产茶省中,我省茶叶的栽种面积和产量处于全国倒数第5;一本《中国名茶图谱》列了132种名茶,我省只有“东坡银螺”、“东坡毛尖”榜上有名,列在末尾;厚达700多页的《中国茶经》,有关贵州茶叶的篇幅只有寥寥两三页;贵州茶叶在全国市场上基本上见不着,而用贵州茶叶装入外地名牌盒子的商品比比皆是,走俏市场。有人为此惊呼:贵州茶区要沦为“殖民地”了。
进入商品社会,我省曾经辉煌过的茶叶怎会如此黯然失色,蜷缩在被人冷漠的角落?
当笔者从另一个层面审视它时,竟产生了这个观点:贵州茶叶经济要上,首先要确立和发展贵州的茶文化。
正如黔西老乡王志纲说“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板块的竞争”。
纵观中国名茶,凡叫得响、走得远的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品龙井茶,我们会联想到风景如画的西湖,会想到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想到胡公庙的18棵御茶树,想到乾隆皇帝的龙井茶的故事……醇醇的茶水,厚厚的文化积淀,是品茶还是品历史?反正得神得趣也是味了,这就是中国茶的魅力,也是中国茶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
贵州的茶文化几乎空白!
近几年,笔者翻遍所有的茶经,茶典、茶书,竟找不着贵州文化人对贵州茶叶的著述,只是省或者县的地方志上不时看到“某某地方出好茶叶的贡茶,产量如何,销到何处”之类的片言只语。莫非贵州文化人不嗜茶,不嗜贵州茶吗?非也!君不闻贵州人泡茶,是大把大把地把茶叶抓进黑乎乎的茶缸里,饮着又苦又涩的浓茶,他们就是没有写茶的念头。笔者在这里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只是想引伸出如下观点:经邦济出,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文化人要担负起发展和繁荣地方文化的担子。
平时翻阅古代茶书,总是对明清时期江淅的一些文化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他们都是无官布衣,嗜茶爱茶、熟悉采制、精于品饮、又善文能诗。他们不考科举而肩负地方文化,一部中国古代茶书,绝大部分都是他们对当地茶叶咏诵的作品,极大地推动了江浙茶叶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当代贵州文化人中也不乏这样优秀的人,如刘学洙、张克、唐莫尧等,正是他们筚路蓝缕般的努力,才有今天全省都有人在动手写本地旅游文史资料的火热局面,四十余册的贵州旅游文史丛书能如期出版,鼓起了贵州旅游业腾飞的巨翅。
贵州的茶文化建设,太需要有这种精神和劲头的人了。
“贵州茶缺少标志性的东西”
贵州是茶的祖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高海拔、低纬度、少日光的生态条件,造就了贵州茶的天生丽质。然而当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等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时,我鲜有看到贵州绿茶的影子。我认为,是品牌、渠道建设的双重制约使天生丽质的贵州茶难以施展拳脚,从而无法给贵州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及相应的名气。
如果贵州茶要发展壮大,那么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解除品牌、渠道建设的双重制约。
近年,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等品牌茶叶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竞争力,贵州品牌茶叶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但是这些成就在整个贵州茶业界表现的却并不明显。可以说,“贵州茶业”品牌的缺失,是将贵州绿茶陷入难堪境地的一个“得力助手”。
现在贵州有7000多家生产茶叶的企业,而在工商部门注册品牌的只有1000余家,生产经营极为分散。贵州茶业要发展,必须克服“小、散、乱”的弊病,引进竞争机制,进行资源整合,效仿浙江绿茶“抱团出击”的形式:以区域性龙头企业为发展主体,联合若干小企业进行整合,形成全省性的品牌,使“贵州绿茶”名誉全国。以后,“西部茶海”将不只在湄潭,还将覆盖整个贵州。
在抓紧“贵州茶业”品牌建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给“贵州茶叶”品牌的塑造一臂之力。在市场经济下,生产消费者和市场都认可的独特产品,这是成功打造“贵州茶叶”品牌的关键点。现在的消费者认可的是有特色、质量好的商品,而不是拿了多少金奖、金牌的商品。我们贵州茶叶天生丽质,唯独少了独特性标志性的的东西,很难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贵州绿茶在“贵州茶业”和“贵州茶叶”的两个品牌的充实下,凭借自身天生丽质的优良品质,日后肯定会秀甲天下。
贵州茶是日后另一个茅台
在外地人眼中,贵州总是和茅台酒联系在一起。这是贵州的优势,但同时也是劣势。茅台酒提升了贵州的名气,也让贵州的其他产业无所适从。在很多外地人眼中,贵州除了茅台还是只有茅台。
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来了后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茅台”——贵州绿茶,我相信这个“茅台”将带领贵州走向更宽广的发展之路。
虽然贵州的茶产业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贵州绿茶具备很多优良品质,比如清新可口的质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贵州绿茶要发展壮大只需借助外界一点力量便水到渠成。而“水”就是恰到好处的宣传。
我认为,好的宣传总是和清晰的定位分不开的。宣传贵州茶,首先要给它一个清晰的应该有的定位,既然贵州茶是日后另一个茅台,那么这个定位应该和茅台酒不相上下,茅台酒有多大名气,贵州茶就应该有多大名气。有了这个观念,具体实施起来就有一个目标和方向,成功也就更加容易。
现在,贵州省政府对贵州茶的宣传主要集中表现它的生态和古老,基本上没有宣传它的时尚性和前沿性,我认为这样的宣传不利于贵州茶的长远发展。将最前沿和最古老结合在一起,才是贵州茶应走的发展之路。
未来是年轻人的世界,“老态龙钟”的茶不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贵州茶在宣传过程中就应该将古老与年轻相结合,生态和健康相杂糅,同时将其在抗战时期的辉煌历史参杂进去,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将贵州茶推广出去,成为贵州经济一个新的发力点。
同时,贵州茶的年轻化不能只在宣传上突出,还要在产品上下功夫,例如开发健康茶饮新产品、包装设计前沿化、生产工艺机械化等,通过政府的合理引导,企业的自身努力,另一个“茅台时代”指日可待。
如果不够,你去数店再找哈这方面的书籍嘛,~·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将促进区域农业统筹发展,三大类型区域是什么?
《规划》提出,要促进区域农业的全球发展,分别规划优化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保护开发区。国家农业将分为三个区域: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性发展区。发展点优化推进区域包括粮食主产区和其他主要农产品优势区,突出现代农业发展的供给保障功能。
粮食生产中心区主要是指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规划设计不同,在水土资源良好结合的开发区优化规划中,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优化开发区,适度开发区和首次保护开发区,其中青藏地区和海洋渔业区被列为保护和开发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和改善性地理条件区域农业发展分析基础。
利用该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地质景观、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大力发展具有山地特色的高效农业、山地旅游和健康产业,并介绍深圳苏州景观有限公司和盘县旅游,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地质景观、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优势,发挥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大健康产业,引进深圳寿司景观有限公司、番禺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山地农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形成茶叶、水果、牛禽、蔬菜、食用菌、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和特色烟草等全产业链总产量集群发展格局,特色高效的农业、山地旅游和健康始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复兴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这种类上加快构建主体功能聚焦、特色优势互补、整体协同并进的区域发... 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通过建立一个平台型的有机村庄可以称为“振兴村”。其主要功能是介绍深圳市寿司景观有限公司和盘县旅游文化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贵州特产水果有哪些
贵州被称为“山果之地”,主要有以下特产水果:
1、修文猕猴桃,贵州被业界专家称之为“世界上最适合猕猴桃种植的地区之一”。修文县从1998、1999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猕猴桃种植。修文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土壤以酸性或微酸性黄壤为主,适宜猕猴桃种植。
2、开阳富硒枇杷,开阳枇杷色泽浅黄、果皮嫩滑、口感细腻、鲜甜润喉,并具有止咳润肺的功效。“开阳富硒枇杷”是继“开阳富硒茶”之后该县获得的第二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永乐艳红桃,永乐艳红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永乐乡水塘村、石塘村、羊角村、柏杨村、罗吏村、永乐村、干井村等7个现辖行政村。地理坐标为:北纬26°32’至26°40’,东经106°45’至106°56’,海拔1100米。
4、鸭池河酥李,是清镇市乃至贵阳市果树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产量最具稳定性的水果品种,地处低凹河谷、热量充足、光照长,加之该品种适应性强,易栽易管,挂果快,很快就被广泛地推广发展起来,而且品质享誉省内外。
5、红岩葡萄,红岩葡萄种植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红岩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生产的葡萄清甜可口,肉厚皮薄,有独特的蜂蜜香味,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种植农户逐年增加,渐成规模,引起了当地政府府的高度重视。
盘县产品推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盘县产品推广公司、盘县产品推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