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好像突然变了风向,东南风变成了西北风。
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变化特别大,好好的企业说裁员就裁员。而有趣的是,在这一次“裁员潮”中被清退的职员,他们人均年龄40岁。
他们多数人上有老下有小,名下还有房贷和车贷。
而调查发现,被裁员的人里大多都就职于外企。例如甲骨文,甲骨文北京研发中心曾一度被业界戏称为“北京最大的养老院”:
16天起的带薪年假,各种带薪病假、产假、陪产假;
员工看病全报销、子女看病报销一半;
上下班不打卡、甚至可以申请在家办公。
……
再牛的人,在这样的“舒适圈”里待久了,也会失去“狼性”。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致命一击”,其实早就在那些平凡又舒适的日子里,悄悄埋下了伏笔。
让你舒服的东西会毁了你
“我这工作,工资高,离家近,活儿少,不加班,996?从来没听说过!”
一天在咖啡厅听到隔壁桌的一个中年男子这样对同伴描述自己“安逸”的工作,满脸的得意洋洋。
于是,我在想,中层管理者为什么频频成为各大公司裁撤的主要对象?
其中大概隐藏着这样几个致命因素:
比新人费钱还没有基层勤奋能干;
没有高层的高瞻远瞩还动不动以领导自居;
所谓的拥有10年的工作经验,只不过是把1年工作经验,重复用了10年。
为什么在舒适区呆久了会毁掉你?
在一期叫做《为什么在舒适区呆久了会毁掉你?》的演讲视频中,演讲者在开场这样表述自己遭遇的职场“中年危机”:
我曾经过得很好,我曾是一名高管,有着丰厚的薪水,年度奖金和股票期权,什么都有了。
直到一天下午,公司总裁突然和我快速地开了个会,这是一次比预期要简短得多的例会——老板炒了我。
我茫然地离开会会议室,回到家,蜷缩在床上,像胎儿一样躺了三个钟头。
痛定思痛,我得到一条血一样的教训:
让你舒服的东西会毁了你,而让你不舒服的才是唯一让你获得成长的方式。
还记得2019年3月,王思聪创立的熊猫直播宣布破产。
这个融资20亿、估值近百亿的曾经的行业独角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没了……
有人曾指出导致公司破产的暗因:
运营管理松懈;
员工佛系工作;
主播划水刷量;
太舒服了;
从上到下,都太舒服了。
作者@瑾一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即使你曾经是一只战斗力爆棚的青蛙,在温水里煮久了,也会慢慢死掉。
当你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不妨到人才市场上走一走,你的价值,不是你现在赚多少钱,而是别人愿意为你开多少钱。
没有公司能许你未来
能力才是唯一铁饭碗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
每年倒闭的企业约100万家,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
“人才短缺”和“裁员潮”都同时成为这个时代各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公众号“故事硬核”的一篇文章曾提到:
去年11月,在腾讯公司20周年的会议上,刘炽平表态,在未来一年内,有10%不再胜任的管理干部要退。“尤其在中层这个领域。”
而曾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扬言称“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位兄弟”的刘强东,也在一年后官方回应:京东将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
去年底,知乎部分员工在被裁前,甚至还在改bug,完全不知情,感叹“来得太突然”。
你看,这个时代,公司要生存下去,往往都是如履薄冰,所以也从来不会有什么稳定工作。
真正的“铁饭碗”,是你的能力。
今天跟HR朋友谈到,如何看待“40多岁的中年人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这件事?
她立马打断我:
到了那个年龄层,要么行业内推去到更好的公司;
要么自主创业;
要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要么在失业的边缘徘徊不前。
人到中年,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被一家公司裁员,再走出去,就又和别的求职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曾经待过的好平台,可能会像第一次找工作时,好学历为自己赋能那样,帮助自己在人山人海中率先拿到“敲门砖”。
可是,最后行不行,还是要靠能力,拼实力。
能力,才是唯一的硬核竞争力。
从甲骨文公司清退下来的职员,国内几家互联网大公司也曾向他们抛去过“橄榄枝”,但是部分人能力太菜,面试“一轮游”就再也没有后续了。
而有能力的人,是从来不怕裁员的:
此处不留爷,爷我不伺候。
一个华丽转身,马上开启下一段传奇。
职场人最忌讳的就是,把平台的力量和自己的实力混为一谈。
你要时刻警觉,离开平台,你是谁,你还能成为谁?
时代抛弃你时
曾拼命向你打招呼
张泉灵曾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其实,时代抛弃你,从你踏入第一天就开始打招呼了。
身边的所见所闻,他人的为人处事,好的坏的都告诉你了。
只是你自己忽略,看不见听不见罢了。
就拿甲骨文公司的被裁员工来说,公司架构调整、业务转型前,一定有一些迹象。
全世界都知道甲骨文要全速进军云计算,公司转型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身为员工,怎么会丝毫察觉不到呢?
也许,有人要辩解:
早就察觉到公司要裁员,只是没想到,会是自己而已。
就像起初,加油站的大姐站那里看客人手忙脚乱的自助加油,心里也许还暗自窃喜自己不累;
自助加油站
外卖业“异军突起”时,做方便面的还在想点外卖还得等着别人送,费事;
口香糖的销售量严重下滑,一开始怎么也想不到是移动支付场景的出现是一大“天敌”。
我们见证了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按键手机被智能手机干掉了,还顺带干掉了昙花一现的mp3和mp4播放器,一个小盒子,甚至装下了录音带,收音机。
每当新兴事物进入大众视野,总是伴随着一片质疑声:
听说网购全是假货!
微信支付都是骗人的!
买票怎么能不去火车站呢?
……
你看,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每一次变化都在拼命跟你暗示,你就是不搭理。
直到你被时代远远甩在身后,才深深感叹一句: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同样,小心你身边那个叫你老师、跟前跟后、问东问西的95后,也许,10年后,他就是你的老板。
保持终身学习
才能对抗变化
在投资届长期流传着一条朴实的真理: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所有的企业都喜欢“丁”字型员工,但是许多被“清退”下来的老一辈程序员,往往只在自己擅长的那一领域发力深耕,不留意涉足别的新知识。
“吃老本行”的结果就是,面对公司业务调整和互联网行业大变革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哪怕你曾经是一只见过世面的旅行青蛙,在井底待久了,也会慢慢变成井底之蛙。
去年唐山撤销全部收费站,最牛收费站大姐的一番说辞震惊众人:
我把青春都献给了收费站,今年36岁了,啥也不会。
37岁的昔日精英拉横幅控诉前公司裁员不公,36岁的大姐声称自己“啥也不会”。
而只上过三年级的74岁徐秀珍,无师自通学会11门外语;
83岁的李路阿姨应聘阿里年薪40万广场舞kol;
82岁若宫雅子成为世界上年纪最大的iPhone应用开发人员之一。
因此,关于学习这件事,我们不仅要保持终身学习,还要保证多维学习、跨界学习:
每多学一门语言,就多看一个世界;
每多学一门技能,就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别问学这个、那个有什么用,世界变化太快,来不及解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