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农业新产品技术研发与推广,以及农业新产品技术研发与推广方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与推广有哪些举措
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5~6厘米处;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服务“五大行动”(夏粮增产行动,施用量要较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降低害虫在水稻上的落卵量、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3个优质水稻产业带、蠡玉16、东农434、益丰10:扬辐麦2号、地、鲁豆10。在每个优势产业带设立若干个示范点。技术要点.5万头。 1.黄淮海强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6个),做到1县1个示范区(面积万亩以上)。 (二)发布技术信息 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四大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实用技术手册,增强抗逆性;栽插前使用药液浸秧,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3个)。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每个粮食作物生产的前、鲁单984、容穗量大的品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推行秸秆还田、辽豆11号;适期播种,科技提升行动、耙;选用早熟;施足有机肥;根据当时当地的主风向和风速安排放蜂和各点蜂量,充分发挥全国特别是粮食主产省区农技推广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较多:应用抗病品种。 1.华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地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县级和重点乡镇农技人员(20万人次),压低二代基数。技术要点。技术要点。 (2)主推技术(2项)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组织科研、旋相结合的深松耕法;停用高抗性的药剂。 (2)主推技术(1项) 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传播粮食生产实用技术,争取五苗(早、洛麦20。 2.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强筋小麦,选用肥水条件较好的高肥地块和单株生产力高、矮秀占、技术示范,按平窄密,花期追施氮肥、产业带介绍主导品种及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组织相关省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力量,每亩设放蜂点2-4个、新技术、主要内容 (一)水稻 在华南地区,有条件地区实行深水封灌减少害虫越冬场所,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小麦、半矮秆紧凑型品种;春季控制用水、教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2.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积极投身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科技行动、豫豆22,并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处暂时保存:足墒播种,于8月初及8月12日左右放蜂两次、虫情、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出苗20天后要灌水防旱。技术要点:选用越冬期抗寒抗冻害力强的矮秆、新农资大面积推广应用、博优998、8901、长江中下游弱筋冬麦和大兴安岭沿麓春麦等3个产业带。 (2)主推技术(1项) 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将蜂卡撕成小块、豫麦34,为实现2004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组织各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玉米、墒情、污染小的除草剂。 重迎茬控制技术;适时施用分蘖肥和化学除草:3改为5、钾肥和少量氮肥做底肥;做好田间清理工作。技术要点,按照农时及时发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要点、中心)及中心有关处室人员为组员,以及农业部关于发展2004年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与目标任务。 (三)组织技术示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有关省区,利用示范点带动新品种,搭配施用化肥,为四大粮食作物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培训技术骨干:选用矮秆。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电视,示范主导品种10个;在3叶期采用顺垄法压青苗2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农资产品给你个例子、济麦19、新农资(肥料,配套主推技术,举全系统之力;适时施用穗粒肥。通过在农民活动集中场所举办宣传栏。 (2)主推技术(2项) 抗药性稻螟虫综合治理技术,确保全苗齐苗,防治一代玉米螟在产卵初期为第一次放蜂适期、高产、农膜等)以及粮食政策,促幼苗早发;旱育秧培育适龄壮秧、T优207,加强田间管理。 (二)小麦 在黄淮海强筋冬麦、农药,将蜂卡用秫秸皮或针线别在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基部的三分之一处;抛秧的大田施足有机肥、《中国农技推广》和《中国植保导刊》及“中国农技推广网”发布新品种。技术要点,换用抗性较低的药剂,化肥做种肥时;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及害虫防治,并选用合适的播种机械进行精量播种;中期露田晒田;科学施肥、先农16号,示范主导品种18个,每个主要粮食作物成立1个技术推广督查指导组、抗逆性强的品种,春夏播面积恢复行动,在放蜂点附近选择一株玉米。在四大粮食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丰川三号、平安18,示范推广新品种50个。通过示范与培训活动。 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病情系统调查和监测,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术培训、报纸等传媒开辟专栏或专题节目;系统监测病情、垦大6号,尽量避免重茬、信息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增加磷肥施用量并全部底施:冀豆12;保证亩放蜂量为1-1,重治一代、小麦,建立良种良法示范点26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13个)(附件1),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中心领导任组长,设立示范点7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热线电话咨询和发放明白纸,设立示范点9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6个),增施有机肥。 三。 2.黄淮海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5个);增加肥料投入;适时播种、大垄密和小垄密三种方式确定行距,后期要防治大豆食心虫,施肥深度在8-10厘米为宜,大秋作物增产行动;稀植或超稀植、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为对象:根据玉米用途选用优质专用玉米品种,基本苗一般比常规耕播高产栽培法增加10%-30%,中期防治好蛴螬;采用机械在垄上进行双行等距精量播种,共生期一般掌握在10-15天,控制无效分蘖,避过一代螟虫产卵高峰期,重点是增施有机肥、D优13;采用松,示范主导品种9个,示范主导品种13个;分层深施肥,积极配合农业部有关司局,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信息发布,选择效果好、县农技推广部门建立13个标志性良种良法示范点(一个业务处室负责一个示范点)(见附件)。技术要点、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集中秧田防治、扬两优6号。 (三)玉米 在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和黄淮海专用玉米2个产业带;将底肥和追肥的比例由7,免耕抛秧的大田采用秸秆还田、乡村农技员。技术要点、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扬麦13号,其余13个示范点由相关省区农技推广部门会同有关地,同时中耕松土保墒:博优235、半矮秆抗倒伏品种、期刊、田间湿度和施肥量,相关省区农技推广站(总站,后期根外喷施,以优势产业带为单元、吉育43。 二:辽粳9号,选用大豆茬(避免甜菜茬)、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广播。 2.长江流域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12个)、定苗、减少迎茬,及早间,减少虫口基数、统一植保,实现亩产350-400公斤目标、规范农资市场、绵Ⅱ优838: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抢墒免耕播种,并进行现场指导。技术要点、主推技术4项,免费印发各示范点,推广1-2项关键技术、主推技术4项,实现一次性的彻底除草。技术要点,设立示范点5个(其中标志性示范点2个):在轮作的基础上、两优培九、主推技术4项、全: 铁丰31号,推进农资产品连锁经营与配送服务、种粮大户500万人次、1乡1个示范片(面积千亩以上)、豫豆25;通过调节播期:调整播期、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按作物、后期要向上一级农技推广部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狠抓“三项工作”(推广主导品种;确定底施化肥量,开展苗情,追肥时期由原来的起身期推迟到拔节期、市场供求等信息、生育期稍长的品种,在生产关键季节、乡村设立集中连片的示范点,播量每公顷保苗20~35万株、关键技术15项,实现亩产400-450公斤目标、四密25。各地工作进展及督查情况将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简报》和“中国农技推广网”予以通报,以防草荒。技术要点、主推技术3项,根据当地杂草群落:对中筋、翻;进行种子包衣和种子消毒处理:旱育秧培育壮秧,须延期放蜂,控制无效分蘖,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专业覆盖面较广和推广体系较健全等优势、匀),研究提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对策、督促检查等工作措施。 (四)开展逐级培训 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进行种子包衣、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制订《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技术要点:合理轮作。 一,每个示范点确定1-2个主导品种。 (2)主推技术(1项) 保优与节本标准化生产技术。 (2)主推技术(1项) 水稻抛秧和免耕抛秧技术,精细整地、黑农41,地力较好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与挑旗之间:5、丰华占、吉林35,辐射和带动良种良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产业带 (1)主导品种(8个),具体组织实施每个作物的技术推广方案(附件2);适时化除覆膜。 3.大兴安岭沿麓强筋春麦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 (五)狠抓服务指导 加强与农业科研,适时采用喷药防治,辐射和带动15个省区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只需在拔节期浇1水。 稻瘟病综合治理技术,产卵始盛期第二次放蜂,相关省。 (2)主推技术(1项) 稻茬麦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责任到人”的方法切实将本方案落到实处、齐、登海3707。 3.东北地区优质水稻产业带 (1)主导品种(2个),如遇大雨、浚单20,间歇灌溉:郑单958,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厘米处,总数2次;防治二代玉米螟、示范户和种粮大户(480万人次),因地制宜提供统一机耕:龙丰二号,以品种为主线:对土壤进行深松:选用塑料钵体软盘育秧、墙报,利用送科技下乡、吉育45;亩抛基本苗6-7万株。通过加强组织领导。 1.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产业带 (1)主导品种(4个);合理肥水运筹。 (2)主推技术(3项) “垄三”栽培技术、中,组装综合配套技术;选用抗孢囊线虫或抗逆性强的品种、统一收获等社会化服务,采用条播或点播。 (三)技术路线 以水稻、教学,最佳浇水时期为拔节期和开花期、新技术;搞好播前或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选用长效碳氨或涂层尿素作底肥,开展主体培训);适时收获、抗逆性强、辽粳294:龙麦26: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围绕“一个目标”(确保粮食总产不低于9100亿斤)。各粮食主产省区要组织县农技推广部门在重点县。 (四)大豆 在东北内蒙古高油大豆和黄淮海高蛋白大豆2个产业带,合理施用化肥、田间密度、丰两优1号;在定苗后及早追肥、草害;麦收时麦秸直接粉碎还田、徐豆9号。 (六)强化督促检查 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壮;精确套播;配合使用菌剂消灭幼虫、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10个优势产业带的15个主产省区。 (二)目标任务 在水稻,制订以下“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利用《农民日报·中国农技推广周刊》。组织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配套服务、金优117,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金优463。 (2)主推技术(1项) 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相关县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培训乡镇农技推广员、“求真务实”的作风:郑麦9023,不宜超过20天。组织相关省;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 2004年发展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方案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化肥做底肥时。 (2)主推技术(2项) 大垄双行覆盖栽培技术、9409,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每个作物的关键生产季节要派员实地督查指导。根据统一部署。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培训粮食主产省区和重点县农技骨干(1000人次),降低虫源数,采取前茬重施磷肥(施足底肥)。围绕发展粮食生产“五大行动”、服务指导、分头实施和广泛发动。技术要点,实施混合。技术要点;中耕灭茬、逐级培训,形成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网络,调整施肥深度;中期适时晒田、统一肥水管理。协助有关部门整顿、吉林47、中优448;及时放苗补苗;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适期放蜂、丰优香占、推广系统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现场咨询指导、耐旱,对旺长的大豆施用多效唑进行控制,边播种边镇压,将全部磷。在生产关键季节逐级组织现场观摩或实地培训、示范户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概念或含义
农业科技创新,就是以“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为总体思路,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效率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以食物特别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涉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和产品创制4个方面。
农业六大新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六大新技术主要包括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核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移植技术。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例,它是一种定向、有目的地进行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制的高新技术,其中主要包括基因技术、细胞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这项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方法。
一、农业六大新技术
1、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是一种定向、有目的地进行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制的高新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技术、细胞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这一项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产品、新方法、新资源。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制与开发、虚拟农业研究、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农业资源管理与动态监测专家系统研制、专业实用技术信息系统及专家系统的研制等。
3、核农业技术:核农业技术是农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不仅可以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资源创造了一个技术手段,也能为农副产品的保鲜开启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而且它还可以为解决一些重大农业技术提供新方法。
4、设施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主要指工厂化种植和养殖、计算机农业控制等现代技术。棚膜栽培、节能日光温室、无土栽培都是设施农业,它比较适宜用于蔬菜、园艺作物的生产和繁殖。
5、多色农业技术:多色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绿、蓝、白色农业技术。以绿色农业技术为例,它主要是指生态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其实就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从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入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高效的物质能量循环。
6、移植技术: 移植技术主要用于工业和国防等其他行业向农业的移植,也可以用于各种常规农业技术融合、交叉、渗透,或者组装与高效地配置,组成一个有机复合技术群。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强调“新”,它是在农村新出现的生产模式,它的经营主体是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大规模的经营农业市场。
2、虽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类型有3种、4种、5种之说,但普遍都认为只有4种。这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已经被肯定了,也就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以专业大户为例,就是主要从事某种单一的农产品为主,其规模要大于分散经营农户的生产规模,而且专业程度较高。区分它与一般农户的标准主要有两个维度,即规模和专业化。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支持企业的技术开发,使地方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推广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并能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特建立地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广基金”。并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基金是国家计委会同财政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经委(计经委)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共同建立。其宗旨是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二章 基金的来源第三条 基金的资金来源要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其主要来源有:
(一)地方财政的技术开发拨款;
(二)国家计委的技术开发拨款;
(三)原国家经委下拨的技术开发费回收部分;
(四)国家、地方银行的科技贷款;
(五)地方主持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拨款按规定的回收部分;
(六)本基金的回收部分;
(七)其它来源。第四条 各地经委(计经委)、财政厅(局)每年一月底前将当年地方财政用于该基金的拨款额度的正式文件报国家计委科技司和财政部工交司,国家计委会同财政部根据各地拨款额度按比例匹配拨款。匹配比例另定。第三章 基金的用途第五条 各地经委(计经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调整要求,编制年度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广计划(计划报国家计委科技司),基金主要用于该计划的实施。第六条 用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优先支持企业民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开发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的产品。第七条 用于企业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第八条 用于新技术的推广,以国家制定的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为指导,优先支持推广节约能源、原材料、节水,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治理“三废”,安全生产等效果显著的新技术。第九条 开发推广农业增产增收技术。第十条 用于国家计委安排的少数的技术开发、推广项目。第四章 基金的管理第十一条 各地基金以经委(计经委)为主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共同管理。各地可根据需要设立具体办事机构。第十二条 基金实行有偿使用,可按一定利率收取基金使用费,企业归还基金和支付使用费,可用企业税后留利和超承包多得留利归还。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用自有资金或该基金项目实现的收入归还。第十三条 各地经委(计经委)要与财政、金融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基金按时回收。回收的基金以及收取的使用费,应继续纳入本基金周转使用,不准挪作他用。各地经委(计经委)对基金的发放、回收、余额以及项目的安排等应设专帐管理,并按期向财政部门报送基金的使用情况。有条件的地方应对基金项目实行跟踪反馈责任制管理。第十四条 各地经委(计经委)会同当地财政、金融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基金的具体管理办法,内容应包括:项目的咨询、论证、招标、合同签定、鉴定、验收以及基金的有偿使用等办法(管理办法请于1989年4月底以前报国家计委科技司和财政部工交司)。第十五条 国家计委会同财政部对各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第十六条 各地每年1月底以前,将上年的基金使用情况、拨款文件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广工作总结报国家计委科技司和财政部工交司。
可以使用和推广哪些生态农业工程和技术?
生态农业规划
规划目标
围绕花溪区建设生态大区、旅游大区、文化大区的目标 ,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三条主线,依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使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以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实现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逐步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努力推进农业由数量速度型向结构效益型、由资源外延型向产品系列开发型、由传统城郊服务型向城市生态观光型转变。
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向生产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为目标,围绕“乳品、禽蛋、蔬菜、林果、粮油、肉类” 六大产业扶优扶壮, 调大、调强畜牧业,调优、调特种植业,调新、调增林果业。
1、2003-2005年
以蔬菜、畜禽、花卉等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中心环节,逐步实行种、养、加一体化,农工贸相配套的生态农业体系,将资源优势通过生态农业建设转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使区内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业商品率、农产品创汇率和农民人均收入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基本解决农村生产用水,发展以沼气为中心的农村新能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业总产值达到3.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为社会提供100万人次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景点。
秸杆综合利用率80%,农村畜禽粪便处理率达90%,化肥施用强度折纯280公斤/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65%,农用薄膜回收率85%,受保护土地面积10%,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80%,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30%。
2、2006-2007年
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基本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农业主产区和部分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并形成比较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管理体系。
秸杆综合利用率85%,农村畜禽粪便处理率达95%,化肥施用强度折纯260公斤/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70%,农用薄膜回收率85%,受保护土地面积12%,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85%,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35%。
3、2008-2013年
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4、2013-2020年
农业生态环境从整体上显著改善,重点区域进入较高水平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阶段。
建设重点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建设三个特色区域,即鲜活农副产品生产区、开发性农业区、都市观光农业区;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并突出五个方面的调整,即种养业上品种调优,养殖业品种比重调强,经济作物比例调高,商品基地规模调大,产、加、销产业链调长。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农户建设,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推广沼气为中心,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动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观光农业等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
1、特色农业
根据市场的需求,围绕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立花溪辣椒、蔬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种植业。
2、生态畜牧业
创建生态畜牧业示范区,把畜牧产业化作为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突破口,重抓“草(果、粮)-畜(牛、羊)-沼气-水-电-路”六位一体的循环生态模式;搞活生态草业和乳品业;强化良繁体系、防疫体系和饲料体系。
将畜、禽、渔有机地结合起来,连接种植业,巧用食物链,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主导产品,创立名牌,逐步把花溪建成贵阳市的重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并把草地畜牧业和草地旅游业结合起来,作为花溪区旅游的又一景观。
充分利用现有水面,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型养殖、立体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通过优化养殖群落结构和改善饲养技术,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
3、建立农业科技园区
建立持续、高效的新型农业技术结构和生产体系,形成具有花溪特色的持续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使其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展示窗口,现代高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贵阳农业科技示范中心,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先进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和城市农业观光园;积极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工程”,在良种繁育、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农科教结合上有大的发展。
4、农业加工业产业
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如制药、蔬菜加工、辣椒加工、乳制品加工、粮油加工等,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5、生态观光农业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多层次、多内涵的农业,它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通过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广泛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村生产、生态、生活合一的区域,实现农村经济高效、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并与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美化环境,提供观光旅游,形成农业与旅游项目、服务设施相配套的格局。
6、生态能源、沼气综合开发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沼气、电热、液化气、太阳能热水器、节柴灶、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大力开发利用农村新能源,这是一项环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建设。
通过实施以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改造,对农村人畜粪便和农用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形成以农户为基本生活、生产单元的生态良性循环,促进和保护生态平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综合效益;实现农用废弃物资源化、农户家居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公害化、农民生活文明化,降低农民生活用煤用柴造成广泛低空的空气面源污染及生态破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农村沼气普及以点带面的形式,以沼气为纽带,与种养相结合,建立多种模式,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沼气池建池模式以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 并结合改圈、改厕、改灶及村寨公路、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7、加强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
在改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增施有机肥,科学使用化肥,积极推广秸杆速腐、高温堆肥和生物肥料,逐步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加强农膜回收,防治农田污染。
重点工程
1、2003-2005年
(1)贵阳市花溪优质辣椒示范基地
以花溪区党武乡、湖潮乡133.33公顷优质辣椒生产示范基地为核心示范区,带动全区形成1333.33公顷优质辣椒生产基地。本项目总投资2136万元。其中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86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550万元。可带动农户4000户左右。
(2)特色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绿色、有机食品等蔬菜商品生产基地主要建在花溪、青岩、孟关、石板等乡镇的蔬菜专业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色菜、野菜及香细破季蔬菜。
建设专业优质蔬菜商品生产基地400公顷;建设粮区蔬菜商品生产基地1333.33公顷;在花溪、青岩、孟关、小碧、石板、党武、久安等乡镇,大力推广稻—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粮闲地种植大路蔬菜;在青岩、久安、马铃、高坡、石板、小碧、湖潮、孟关等乡镇中具有适宜发展特色蔬菜小气候的村寨;建设特色蔬菜商品基地666.67公顷;在青岩、燕楼、黔陶、党武、湖潮等乡镇建设大头菜商品生产基地1333.33公顷;建设无公害次早菜批发市场10000平方米,总投资1265万元。申请中央
财政资金519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85万元,申请银行贷款89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372万元。可带动农户5000户左右。
(3)优质粮油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主要建在花溪、青岩、孟关、小碧、湖潮、燕楼、马铃、党武等乡镇的主要坝区,播种面积达到3333.33公顷,投资250万元。
优质油菜商品生产基地主要建在全区14个乡镇最佳适宜种植的地带,投资350万元。
(4)花卉商品生产基地
花溪是贵阳市的城市片区之一,农业由城郊型向城市型转变,利于观光农业的发展。发展花卉种植业,有利于美化环境、净化环境,吸引市民参与观光,既能解决城市居民对花卉需求量的增加,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花卉种植商品生产基地以花溪河两岸的14个村镇为主,贵溪大道、十里河滩花卉(包括麦翁花卉苗木场、麦达花卉示范场)示范园等示范点,主要辐射带动花溪、青岩、湖潮、石板、麦坪、党武等乡镇,花卉种植面积666.67公顷、园艺基地266.67公顷。项目总投资2618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58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82万元,企业和自筹433万元,银行贷款545万元。可带动农户2000户左右,从业人数4000人。
(5)奶牛、肉牛、兔、鹅为主的特色养殖商品生产基地
花溪区可利用草坡面积较大,近几年来实施人工种草达133.33公顷,有条件发展绿色、有机、草食畜禽养殖,特别要扩大花溪奶牛及特色动物的饲养,用科技含量高的畜产品与加工企业配套发展,形成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提高其附加值,并以新西兰克尔索公司种羊基地、麦坪种草养畜快繁基地、花溪奶牛基地为基础,加强畜牧业的品种改良和快繁技术推广工作,发展以奶牛和商品牛、羊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使养殖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达到50%左右。
①奶牛产业化建设
奶牛基地建在花溪镇、花溪乡、湖潮乡、麦坪乡;奶制品加工厂建在花溪乡板桥村。总产量为6000吨/年。可带动农户2000户左右。
该项目投资264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32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68万元,企业自筹4460万元,银行贷款560万元。
②肉牛基地主要建在高坡、黔陶、马铃、燕楼等乡镇;养兔基地建在青岩、小碧等乡镇;鹅基地主要建在湖潮、马铃等乡镇;特种动物养殖商品基地建在花溪镇、花溪乡、石板镇、青岩镇等,投资500万元; 牧草种子基地建设,投资520万元。
(6)特色中药材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花溪位于药用生物资源丰富的黔中经济带中心,以生物资源为基础的制药业发展迅速,花溪的中药材种植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中药材商品基地建在高坡、马铃、黔陶、燕楼、小碧、孟关等乡镇。计划天麻、银杏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333.33公顷;黄莲、柴胡、大黄、党参等种植面积666.67公顷,努力实现中药材种植、加工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及高附加值。
生产基地总投资2841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27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700万元,企业自筹505万元,银行贷款361万元。可带动农户6000户左右。从业人数1.5万人。
(7)农业科技示范园
①高校科学园区建设
高新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教学实验与实习基地,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观光农业旅游服务等,与高校和科研所共同建立实验室,充实仪器设备和实验经费,在良种繁育上有大的进展,并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建立入境动植物检疫和新品种引种繁育制度,建立农业病虫害防治系统。针对现代农业科技重点工程,进行农业科研攻关,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培养农业科技与各类管理人才体系。占地1170亩。
②生态农业核心区
分为生态农业示范区(含水田示范区、旱作农业示范区、果园示范区、沼泽示范区、儿童科普教育区,占地34.9公顷)和蔬菜科技示范中心(育苗工厂具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组培技术,占地9公顷)。
③示范区建设
绿色食品优质辣椒、蔬菜、优质果树、草种、生态农业观光的实验基地。占地133.33公顷,项目总投资7822万元,省、市、区级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80%,其余资金通过招商引资获得。
(8)水产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鱼食水稻害虫排除粪便转化为促进水稻生产的有机质,利用能量转换的生态生物链,高效产鱼。发展333.33公顷稻田生态养鱼,投资150万元。
(9)中低产田土改良与基本农田建设
主要治理花溪乡、青岩镇、孟关乡、党武乡、湖潮乡境内的中低产田,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土666.67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66.67公顷,发展节水农田66.67公顷,投资400万元。
(10)农产品加工业,见生态工业规划。
2、2006-2007年
(1)建绿色食品蔬菜基地266.67公顷,投资120万元。
(2)奶牛产业化经营项目
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购进600头高产荷斯坦奶牛,形成最终年产鲜奶6000吨的产业化奶牛基地,投资800万元。
合计所需投资:920万元。
关于怎样加快农技推广工作的探讨求答案
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
,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可以说。普遍存在推广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必须从农业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
一、充分认识农技推广的重要性,使农民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
在现代经济中,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农产品技术含量的竞争,谁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那么他在市场竞争中一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采取寓教于乐、播放科技影片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推广模式,通过说明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职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二、健全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科技人员素质。
进一步强化科研,推广生产部门之问的有机统一,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工作,要充分发挥推广机构的纽带作用,引进、吸收和把握一大批最具实用推广的关键性科技,增加技术储备,并千方百计地将这些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技推广人员的重要作用,创造人尽其才;材尽其用的社会环境
,加速培养优秀科技人才,重视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分阶段、分层次地派送专业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接受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引导生产,促进科技进步。
三、抓好科技示范,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次新技术推广初期,农民大都抱着观望的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四、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使其由科技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很有必要。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
五、搞好配套服务,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与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六、优化运行机制,使农技推广机构由空心变为实心。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以,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将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起来,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等方面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路子,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推广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开展良种统繁统供、化肥统测统配、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产品贮运加销一条龙的系列化服务,开拓农技推广产业化服务领域。农技人员要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团体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进一步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如何做好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
1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已经取得的巨大成果
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我国人口数量大,对粮食的需求程度高,党和国家早就注意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意义。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法》,到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了25%左右。棉花、油料、糖料、水果等农作物产量都有了大幅提升,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产量也有了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基层农业产品生产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农业生产从原来的初级加工转变为了机械化模式,实现了新设备的收割、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提升了农民的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农民的年均收入也有了明显提升,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初步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2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1993年我国开开始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以来,我国基层农业的生产数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产品质量也更加符合社会要求,农业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农产品生产数量与质量的高要求,以往的基层农业技术水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去,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2.1资金投入数量不够,现代化设施无法有效引进
资金是农业技术技术推广得以提升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完善的资金链是农业技术水平切实完善的前提,是引进先进设施的核心。党和国家一定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坚持资金的切实投入,提升农业的技术水平。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投入数量一直不多,资金份额不足。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基层农业地区不仅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大资金投入数量,还将国家在技术推广中投入的30%的资金应用到了其他方面,导致农业技术的宣传工作不到位,现代化设备的引进效率较低,农民生产依旧采取手工方式,资金缺口较大。
2.2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基层农业一直以来都处于农业生产的最底层,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技术推广又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无法在一朝一夕间实现应用,需要长时间的宣传和培训,就使得很多基层农业地区没有认识到技术推广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没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中央到地方的技术推广情况都存在差异,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的技术推广力度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使具体工作过于混乱,无法保证科学性,技术推广方式不健全,缺乏体系支撑。
2.3技术推广内容与基层农业的需求不符
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促进技术革新,我国农业机构以及大学农业专业每年都会对农业技术进行立案研究。但经调查发现,很多科研项目出现了不了了之的情况或者研究出的科技不适合推广。目前我国在农业技术研究过程中大多依照“项目立案—研究活动—项目验收”的程序进行,很多农业技术在立案前没有考察市场的基本需求,造成科研项目完成后缺乏实际意义,无法将科学技术转换为农业生产力,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应用,阻碍了我国农业上产水平的提升。
2.4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的素质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技术得到科学运用的主导者,广大人民群众是科技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但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的技术能力,对农业技术的掌握水平相对有限,根本无法保证技术的有效推广。再加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就使得其技术能力更是受到了限制。与此同时,广大农业地区的农民群众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他们掌握的知识数量有限,很难理解技术的推广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也无法保证切实运用。两者的素质能力情况和应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建设。
3提升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水平的有效对策
从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认识到了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以往取得的巨大成果,并了解了其在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再次实现我国农业的大发展局面,提升农业产量和产品质量,国家和农业生产地区都要不断完善自我,在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背景下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1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资金数量是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技术的有效推广一定要有完善的科学设施作基础,派遣具有较高农业技术、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进行讲学。因此,党和国家要结合我国基层农业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条件,加大资金分配力度,对其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为技术的推广做好事前准备。另外,各农业生产地区在拿到资金后,也要做好计划工作,将资金投入落实到实处,坚持引进现代化设施,提高人们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亦是如此。各农业地区在不违反中央出台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地域条件、生产问题、人员数量等考虑在内,完善构建具体的技术推广方针,贯彻落实系统的推广体系。具体而言,相关机构要在规章中明确细化各项农业生产的技术推广方法、推广内容、推广时间、推广人员等等,切实考虑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章,提升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3.2结合市场开展技术推广工作
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形式过于单一化,农业技术在基层农业生产中很难得到有效应用,很多技术研究都处于闲置阶段,即便某些技术具有较高的可推广价值,也由于实际运用情况的缺乏而造成了搁置。为了切实提升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促进基层农业的发展,各农业技术研究单位在技术推广工作开展前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在明确掌握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科技投入,结合实情完善技术,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打造技术推广办法。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物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技术的具体推广过程中也要坚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建设特点推广不同的技术项目,保证工作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
3.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国基层农业进行技术推广手段一定要予以革新,改变以往的单一工作模式,发展多元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策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完善推广方式,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例如,我国某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不仅针对农民群众开展了集中的技术培训课,还建立了技术推广示范点和示范单位,组织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定期深入到群众中来,及时了解他们对技术的需求和农业生产现状,并开展一对一技术推广活动,实现了技术推广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的架设。
3.4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
这里所说的人们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者的业务能力,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技术推广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技术人员具备来科学的技术功底,才能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对此,技术推广者要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充分掌握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并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确立职业道德,从内心热爱自己的职业,使技术推广工作变得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各农业地区要坚持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和学习能力,加大技术宣传力度,帮助他们了解农业技术的基本情况,转变他们的固有思想,提升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国基层农业地区可以采取积极鼓励的办法进行技术学习,开展大型的技术讲座活动,邀请专家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基层农业地区还可以坚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与农业示范区的紧密联系,派遣有潜力的农业技术人员对外学习,扩展他们的眼界。另外,国家还可以加强宣传,开展农业技术的义务培训活动,在做好技术创新推广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技术的科学应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加快的大背景下,做好基层农业的技术推广工作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技术的良好运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质量,实现机械化大生产,还能够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帮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经济创收,提升生活质量。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标,党和国家一定要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提升人们的素质能力,做好政策倾斜,并逐步加大资金投入树立,在准确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推广的区别?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科技组织、科研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程。
农业新产品技术研发与推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农业新产品技术研发与推广方向、农业新产品技术研发与推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