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人们喜欢在江河岸边上修建高大的楼阁。
如洞庭湖畔有岳阳楼,蒲州古城的黄河东岸有鹳雀楼,武汉的长江岸边有黄鹤楼,南昌的赣江东岸有滕王阁,嘉兴的南湖岛上有烟雨楼,广州的珠江岸边有镇海楼,贵阳的南明河边有甲秀楼,成都的锦江南岸有望江楼,马鞍山的长江边上有太白楼,昆明的滇池旁边有大观楼。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登临楼阁,凭高远眺,酬唱应和,留下大量传唱至今的诗词文赋。有的诗词文赋传唱很广,让这座楼阁都“沾了光”,成为著名景点。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的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运城鹳雀楼、岳阳岳阳楼,分别是谁写红的?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地处赣江东岸,始建于653年。修建滕王阁的人,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因而得名。
1300多年来,滕王阁饱经风霜,屡受兵火之灾。光是在清朝时期,滕王阁就遭到11次兵火之灾。幸运的是,滕王阁每次遭到损毁后,人们都会在原址重新修建,让它继续焕发生机。
写红滕王阁的人,是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古文观止》记载,671年秋天,22岁的王勃来到江西探望父亲,应邀创作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在王勃创作时,洪州都督阎伯屿命人得句即报。当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时,阎伯屿感叹道:“此天才也!”
王勃这篇《滕王阁序》问世以来,流传极广,如今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王勃在创作《滕王阁序》之外,还写了一首七言古诗《滕王阁诗》,也是一首气度高远的诗歌佳作,与《滕王阁序》堪称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原址在蛇山下面的长江边,因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而搬迁),始建于223年。
修建黄鹤楼的人,是吴王孙权。当时,孙权修筑夏口城,在城西南角的黄鹄矶修建了一座军事城楼,用于瞭望守戍,取名为黄鹤楼。后来,西晋先后灭掉了蜀汉、东吴,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黄鹤楼失去了军事功能,成为了一座观赏性楼阁。
写红黄鹤楼的人,是唐朝著名诗人崔颢。崔颢游玩黄鹤楼后,留下一首千古绝唱《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崔颢离开之后,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黄鹤楼游玩。大诗人李白也在其中。730年,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崔颢和李白这两首诗都被收入语文教材,需全文背诵。
鹳雀楼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始建于在557年。修建鹳雀楼的人,是北周大冢宰宇文护。宇文护的母亲在战乱时,被北齐长期幽禁。宇文护思念母亲,便在黄河东岸修建了一座楼阁。由于经常有鹳雀落到楼阁上,人们称为鹳雀楼。
写红鹳雀楼的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704年,16岁的王之涣游历边塞地区。当他来到蒲州时,登上鹳雀楼,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用寥寥20个字,就写出了边塞地区的苍茫壮阔,以及登高望远、极目骋怀的雄心壮志。
《登鹳雀楼》被收入小学语文教材,是大家最先接触的唐朝诗歌之一。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毗邻洞庭湖,始建于215年,是中国四大名楼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楼阁。
修建岳阳楼的人,是三国名将鲁肃。与黄鹤楼一样,鲁肃修建岳阳楼的最初目的,是作为检阅军队所用。唐朝时期,宰相张说对这座楼阁进行扩建,取名为岳阳城楼。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留别贾舍人至二首》,诗里有“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的描述,岳阳楼由此定名。
真正让岳阳楼名传天下的,却不是李白,而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1045年,岳州知军州事滕宗谅对岳阳楼进行重修,并邀请好友范仲淹写一篇文章。范仲淹其实从没有去过岳阳楼,但他凭借滕宗谅寄来的一张《洞庭秋晚图》,挥毫写下一篇《岳阳楼记》。
如今,《岳阳楼记》里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