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徐杰 刘笑笑 王丽平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成为青岛市两会召开前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之一。青岛市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其中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三年攻坚行动。这也体现出青岛“共享型”城市发展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如何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整体性、突破性成果,代表委员们纷纷给出真知灼见。
高树军代表:城市更新应政府引导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在青岛市各区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人们关心城市更新能给城市带来什么。
青岛西海岸新区融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树军代表说,青岛西海岸新区按照青岛市的整体部署,正在掀起三年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成立工作专班,抽调了部门和企业人员集中办公,从规划、建设到融资多方面强势推进,目前应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和欢迎。
城市更新本身要解决的是原有功能的提升问题,在城市既有的一些区域里面完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的配套,以及产业方面的配套完善,补齐过去所存在的一些短板。通过城市更新使得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更方便于群众的工作生活。
高树军认为,城市更新首先要解决功能完善提升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引入产业,使得城市产业功能进一步提升,让包括科技、文化、商业等能够与城市空间融合,让功能载体都进一步充分释放能量。
“在城市更新当中特别要做到的,其一就是环境保护和改善提升。同时保障人文的传承弘扬,使得我们这座城市的功能再造、产业集聚和文化生态都能够有很好结合,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品质。”高树军说,要进一步突出现代城市的功能,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高树军认为,城市更新的工作第二个大方面的内容,就是应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因为城市更新这件事情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城中村改造,需要有很强的运作水平和开发能力、经营能力才行。”他说,按照国家规定,城市更新总体拆建不超过20%,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新赋能,因此对实施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规划能力、实施能力、运营能力,产业的导入能力等等。因此要特别坚持市场化。“我们西海岸新区在推进城市更新的过程当中,也基本遵循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我们融控集团也承担了城市更新当中很重要的职责。”高树军介绍,该集团旗下拥有一个城市更新板块,提供城市更新前期项目规划、招商引资方面的一个载体功能。在实现这种功能的基础上,还与社会资本大企业合作,通过合作来引入更强有力的社会主体,一起来开发建设,推动城市更新更好向前。
同时通过平台公司的设置,进一步推动信贷融资工作。这其中包括争取银行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授信,以及设置城市更新资金等,以确保政府从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赋能的角度上去引导,确保企业主体落到实处,让城市更新变得可持续,并真正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闭环。
在谈到城市更新的产业导入时,高树军认为,应该先把更新片区的产业定位明确下来,“任何一个城市更新项目,如果是在实施当中能把产业的定位搞好,那么它就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聚,就可能形成特色产业。”他说,原有产业往往有它存在的价值,城市更新不是要一拆了之,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转型提升,保持它原有的产业连续性,塑造其新生、再生能力。他说,城市更新,是真正要让一个城市片区实现产城融合、新旧融合、功能提升、品质提升,来形成一个再造的新的城市片区。
叶德才代表:内外兼修,探索打造“青岛旧改模式”城市发展不忘乡愁。这对于市人大代表、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德才来说,感触尤深。“老旧城区、城中村和农村民居是承载青岛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寄托着浓厚的乡愁,是老一代青岛人的情感归宿、年轻人的打卡胜地、青岛的文化铭牌、中国的青岛味道。”叶德才称,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代表城市记忆的老旧建筑在一轮轮的旧城改造浪潮中逐渐销声匿迹,而新建的建筑风格又同质化严重,体现不出青岛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此外,随着旧城改造过程中原住民的迁出,与之相伴的邻里乡情和社会关系等“烟火气”变淡消散,形成文化断层,造成青岛城市形象单一、文化底蕴不足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建筑装饰行业深耕多年的叶德才一直在思虑探索,他介绍,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建筑业企业,近年来,企业在建筑业深度耕耘的同时也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叶德才认为,首先要认识到老旧建筑对丰富城市形象的积极作用,其次要找准城市发展与古建保护的平衡点,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挖掘老旧建筑的人文价值,助力青岛城市形象提升。
他建议,对老旧建筑的改造不能是简单的一拆了之,要从历史和文化价值等多角度进行评估和分类,没有建筑特色的普通建筑、危房等可以拆除,但对一些富有建筑特色并且年代久远的建筑要予以保留。保留的区域可以是一条街区或者是一部分街区,可以是一个建筑群或者是建筑群中的几个楼栋。
“对于保留下来的建筑改造要‘内外兼修’,外立面改造和内部结构改造同时着手。”叶德才称,外立面改造不应改变原建筑风貌,而要对建筑进行“恢复性”和“保护性”修缮和加固;内部结构改造主要是升级居住功能,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如对取暖设施、墙体保温、卫生间、光伏节能设备等的应用。
而对改造后的建筑应尽量让原住民继续居住,用生活常态延续的“烟火气息”,让“邻里亲情”与老建筑一同保留。
而对于农村村居的改造,叶德才认为,不应简单地将农村变成现代化的城镇和城市社区,而是在不损害正常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习惯的前提下,在保留原村居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改造,满足村民现代化生活需求,最大限度保留“乡土气息”,杜绝大面积推倒重建。“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打通城市与农村人员双向流动的管道,允许城市人回村‘当农民’,满足多元化价值取向需求,合理引导城市财富进入农村,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叶德才建议成立专项课题组,从调研、评估、设计、监理各个环节审慎把控,探索打造符合青岛地域文化、经得起时间考验、可以全国复制的“青岛旧改模式”。
今年参会,叶德才带来的另一个建议同样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相关。他建议,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中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切实有效降低建筑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配套实施细则,加大项目应用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创新金融支持举措,以此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匡明如委员:借助城市更新重要契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发展大势所趋,也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关键所在。今年初,青岛市又启动实施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成为未来青岛跨入有机更新和建设阶段的重要标志。青岛晓阳春有机茶有限公司总经理匡明如委员认为,城市更新建设既要注重硬件品质,更要注重软件功能。为此,她建议应当抓住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这一重要契机,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基础上,同步加快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使青岛在城市数字化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地位。
匡明如是今年新当选的市政协委员,为了提交高质量提案,会前她深入基层充分调研,关注老百姓所关注。她了解到,目前,青岛市政府部门和各行业都有各自运行的网络系统和APP入口,但是缺少统一的智慧城市入口,造成重复建设,市民需要使用多个软件和小程序,切换复杂,体验不佳。为此,她建议加快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其中,首要的是加快建设“一个中枢”。按照我省、本市智慧城市建设部署,尽快建成“城市云脑”。加强顶层运行规则设计,梳理城市运行的政务服务、社会管理、交通运输、能源水务、居民生活等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场景和运行机制,完成城市云脑的信息收集、判断、处置和反馈等机制规划,完成物理层面建设,实现对智慧城市管控运行的集中指挥。
“目前,各级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方案、规划和资金等扶持政策,但存在标准不统一问题,特别是通过大量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智慧化建设的技术和运行维护问题,第三方企业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接口不统一,为未来覆盖全市的智慧城市网络带来阻碍。”匡明如委员建议加快制定“一个标准”,为各个层级智慧平台建设运行确立规范。
针对体验感和普惠性的问题,她建议加快打造“一个入口”。“应当尽快打造智慧青岛APP,在市民能够感知的各个方面落地‘数字生活’场景,比如政务服务、教育医疗、交通出行、信息发布、便利生活、消防安全等等。特别是在基层治理中,涉及街道社区日常管理中居民切身体会较多的场景,通过一个入口接入,后台流转办理方式,提升市民体验感、获得感。”
针对当前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乘车码等多码共存的现状,匡明如委员建议借鉴外地先进城市经验,建议探索建设青岛“市民码”一码通行模式。通过整合数据资源,打通共享通道,将各类二维码统一归并,结合智慧城市APP这一统一入口,在公交出行、文化旅游、疫情防疫等场景下一码出示,在场所进入、设施标示等场景下一码扫描,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用码体验。此外,加快整合居民“一张卡”,推动社保卡在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金融服务、交通出行、旅游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一卡通”应用。
刘强委员:建好安置房,提升城中村居民幸福指数加快城中村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是当前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青岛亿联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强委员认为,安置房应该在新材料、新科技、新生活和新文化四个方面着手,建设“双碳”社区、打造智慧社区,采取“一村一产业”和“一村一文化标识”策略,进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
“城市更新建设是以人为中心的美好生活建设,城中村改造需要建新村、立新风、塑新民、造新产,显新格局。”对此,刘强委员提出了持续提升城中村居民幸福指数的实施建议。他认为,对于建设基础条件好、具备改造条件的城中村,按照“双碳”要求,建立新村居改造标准,推进新材料应用,实施智慧化改造,实现村民自治与社会治理共参与,在精神生活上,将村庄历史与当代文化融入到街巷。
对于危旧,存在灾涝、火患的村庄,以村庄申报、街道统筹的方式,实现危旧改造,邀请专门机构,做新村“一村一产业”、“一村一文化”、“一村一建筑风格”的挖掘与梳理,重塑当代城市新居民的人文社区。同时,配合城市定位,服从城市更新战略,按照“整体规划、全域统筹”原则,与有信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共同实现片区改造,以达成“城中有新村、新村有产业、产业有文化、文化有科技”的幸福家园。此外,文旅等部门做品牌与全域旅游的深度推进。
刘强委员介绍,作为一家有着47年历史的民营企业,亿联集团从传统建筑起家,不断进行创新升级、战略转型,目前已渗透至智慧科技、时尚创意等多个新兴领域,服务城市更新,做美好生活建设者。在接手西海岸新区孙家滩安置区项目后,亿联加大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推进智慧化社区建设,挖掘村庄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塑造以大槐树为代表的精神符号,设置具有村庄风土人情的艺术小品,装点体现村庄文化内涵的活动场地,打造具有孙家滩特色的人文、科技、绿色、健康的安置区建设标杆,让老百姓看到非传统意义上的“回迁房”。
王家林委员:设立工作专班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此次上会我更关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一民生问题。”青岛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质资源研究院院长王家林委员说,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号召全市人民苦干实干、担当作为,并提出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而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就是打造宜居之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王家林委员说,改革开放多年来,青岛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美誉度、国际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多层砖混结构住房无法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些老楼大多没有配套电梯,加之城市老龄化等问题,‘电梯梦’逐渐成为老年人们心中的迫切期盼。”王家林委员说。
王家林委员指出,青岛市有关部门出台了支持加装电梯惠民政策,广大市民也非常期待。但各居民区规划不同、周边环境不同、不同楼层居民愿景差异,如有些小区在繁华地段、房价较高,有些小区一二楼有门头房,情况各异。同时,加装电梯让部分居民有资金压力,此外产生噪音、遮光等问题,并且缺乏相应的引领措施、推进计划、可实施模板,目前推进较缓慢,许多老人一直期待的电梯梦难以实现。
针对上述问题,王家林委员建议要强化政府职责,在市、区两级政府成立工作专班,让发改、规划、住建、财政、应急等部门积极配合,统一推进。在普查登记注册后,制定明确目标和相应推进计划,并列入市、区两级政府的工作计划,形成考核指标。
“同时,还需政府引领,根据不同小区情况,拟订出几类不同的模式,再根据具体情况可对模板进行微调,兼顾低层住户的诉求,形成可行的方案。”王家林委员说。
最后,王家林委员指出,在具体落实时,街道组织居(家) 委会牵头,结合电梯生产厂家,在初装费分摊、运行维修费用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包括底楼在内的各楼层居民的获得感,以及大家的承受能力,可以考虑基本年费加运行费用结合的办法。
“通过上述做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把好事办好,切实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注入能量。”王家林委员说。
李玉华委员:提升地下空间工程防洪能力青岛海利提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华委员介绍,他此次上会的提案是关于提升地下空间工程防洪能力。
李玉华委员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公共建筑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等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地下工程的洪涝灾害成为城市洪涝灾害的一种新形势。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中将“轨道城市”建设列为重点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着力提升城市地铁等地下工程防洪能力,消除因暴雨内涝导致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李玉华委员说,新的气候变化对城市地下工程防洪工程提出了新的严峻考验,目前部分城市地下工程防洪设计标准落后或规范时间久远,地下工程之间受淹风险差异性较大,青岛在这方面也存在有的项目设计规范标准低、采用防洪产品技术落后等问题,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现代城市防洪排涝要求,致使对防洪排涝措施不利。
“每到夏天,当水灾来临时,最常看到的就是把提前准备好的挡水板或沙袋靠人工搬运封堵在出入口,这种办法耗人力又耗时间,反应速度慢,封堵效果较差,极易造成洪水倒灌事故发生。”李玉华委员说。
针对这种情况,2021年,鲁建城建字{2021}21号《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文件已经对城市地下空间防涝管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管理,提升城市防汛应急抢险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李玉华委员指出,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防范知识宣传,提高市民防范能力。要制定落实《青岛市地下工程防洪应急方案》,地铁等地下工程管理使用单位开展防洪防汛应急演练,提高员工正确、准确、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还要提高新建项目设计要求,大力推广新型防洪技术的应用。”李玉华委员说,根据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总体部署中完善城市功能的目标,对老旧地下工程项目进行排查摸底,全面评估全市范围内易积水地段受涝风险,推行防淹门改造,全面提升地下工程防洪能力,通过补充建筑工程领域的防洪标准,提高地下空间工程的防洪要求,低洼地段的工程统一配置效率高、技术新的防淹门,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最后,李玉华委员指出,还要大力发展应用新型防洪技术及产品。目前上海、郑州、济南等城市普遍加强了新型技术防范体系建设,新型防淹门系统以其反应速度快、封堵效果好、智能化控制、安全可靠性高等特点被广泛采用。